“戚家和以前不一样了,虽然家道中落多年,现在竟然有本钱经商了,这姑娘也不知道有什么本领,怎么消失了一阵子竟然做起生意来?”一会白庭坤又自顾自说道。
“人都不会止步不前的,只要有努力就会有成果,或许戚家有贵人相助,你别操那些心了爹,还是操心你儿子能不能高中吧!”
“哈哈哈……”白庭坤爽朗大笑,“你这中了小三元的人还需要我担心,就算不中状元也有功名在身,以后当官少不了你!”
白崇铭可不这么想,正因为中了小三元所以压力才大,整个南皖那么多县,人才辈出,哪里说中就能中呢?
很快,戚沅的店铺租了下来,在离年年的私塾不远的街道,家具一应俱全摆了进去,邹玉莹又帮她将盆景和花瓶,小摆件放好。戚沅不打算去买新书,开张前直接找人抄书,等每种够一百册了就开始卖,租书读。
很快店外就竖起了找抄书先生的牌子,这条件当然是年长者优先,字迹工整为主,书法为次。
每天都有几个家境不好的书生进来,也有几个富家子弟可能就是看热闹的。戚沅给他们笔先在纸上写几个字,要求不高,发放了几本出去。
等初本都发完了,那牌子也就撤了,只等他们抄好书再送回来,以此类推,没一个月就能有一百册了。
抄书人得了解元的注解,可谓大饱眼福,有不少抄完书又回来借阅的,只准在店内按时辰结算,要拿走必须买。平时抄书也是有时间限定的,超过半个月者,只能退一半押金,工费照给。
冬至,戚家书肆正式开张,门口挂着红灯笼和红绸,放了响亮的炮仗。
戚家书肆的书早在抄书人的嘴里出了名,比别处更特别,带注解更便于学习,只是价格也更高了,最便宜的一本也要十两银子。大多数人都选择去店内借阅,毕竟借阅一个时辰才几个铜板,他们也都是一知半解,不至于整本都不会。
年年首当其冲带了几个同窗进去,里面环境优雅,桌椅都摆好用隔板隔了开来,互不打扰。熏了陈皮的香味,整个屋子都充满了香甜味,读书的心情更愉悦。
“沅姐姐,我们来看书了!”年年带着村里的几个孩子,有的与戚沅一般大,都惊讶于戚沅的本事,竟然开得起铺子。
尤其是王婶家的儿子,与她同岁,羞涩得不敢看她,她们二人不和在村里出了名。
戚沅善意的点点头,“都进去吧,要喝水一会自己来这里倒,这里茶水都有。”
“沅姐姐,我们夫子说也要过来瞧一瞧,听说解元的书比他教的还好!”年年向戚沅禀报。
戚沅咧开嘴笑得非常开心,“好啊,随时欢迎,夫子们也是一边教你们一边自己学习的!”
不一会,还真有个提着书袋的先生进来,他穿着长衫带着儒帽,人不高很是消瘦,看见戚沅他明显惊讶了。
戚沅朝他行礼,“先生里面请!”
那人也点点头,回礼便进去找座位了。
读书人的修养就是好,只闻得少数的议论声与翻书页的声音,戚沅自己则看起了话本子。男子读书的便不多,更别提女人来看话本子,于是她放弃了在书架上摆话本子,而是自己买点来看。
等赚了钱,再尝试将《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摆上架,这里读书的不全是贫民,而且学习四书五经之余,领略一下其他书籍对以后的考试大有帮助。
日渐西斜,戚沅看着话本子都快打盹了,客人陆陆续续回家,那个夫子又来了,拿了《春秋》中的一本问:“姑娘,这本多少钱?”
戚沅摆了摆头,尽量使自己清醒。双手交叉:“十两!”
似乎早有准备,他拿了十两银子出来就把书拿走了,戚沅没想到这么快就卖出了第一本书。
晚上回了家,戚沅又带了只猪蹄回去。邹玉莹见了她春光焕发,笑问:“可是赚了银钱了,怎么买上猪蹄了?”
“这还得多亏了年年,让我卖出了第一本书!”
年年回来的时候就同邹氏说了书肆人满为患的事,他们夫子也去了,只是不敢大声喧哗。
邹玉莹给她打气:“开张大吉,以后还会赚更多钱的!”
戚沅点点头,伸了个懒腰就要去抱蛋蛋,谁知蛋蛋那小懒虫睡着了。她留恋的摸了摸他的小脚丫,不足手掌大小,粉嫩香甜,让她爱不释手。
邹氏见了也是幸福感满满,这么疼爱蛋蛋,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也能得心应手的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