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觉得殷无咎此话有理。
现在上奏求情不仅于事无补,反而还会惹怒皇帝陛下,这对王忠嗣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还不足半年,要是殷无咎上奏为他求情,那么李隆基会怎么想?
李林甫不仅指使济阳别驾魏林控告王忠嗣有意尊奉太子。
而且他还教唆临洮军使董延光上奏皇帝,宣称王忠嗣在河西陇右大肆收买人心,违抗圣命消极避战,就是为了保存实力,然后借机拥兵尊奉太子。
此前李隆基下旨命令王忠嗣攻打石堡城。
王忠嗣以地势险要为由拒绝攻打石堡城,并且声称吐蕃必定会全力守卫,如果以疲惫之师攻其坚固城池,必将死伤数万之众,所得不如所失,以数万人的生命,力争一城实乃不智之举。
这些解释本来没问题,奈何李林甫在旁进行攻讦诋毁,这就变成王忠嗣抗旨不遵拥兵自重,完全就是死罪。
当年王忠嗣平定漠北突厥之战,李隆基经常在后方进行微操,三番五次催促他出战,以免贻误战机,每次他都能顶住压力。
因此王忠嗣这才胆敢违抗李隆基的旨意,他决定先在小积石山修筑众多防御工事,这样进可攻退可守,足以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魏林和董延光两人告状,导致李隆基再也不敢信任王忠嗣,毕竟他是真有实力拥戴太子,加上他还抗旨不遵拥兵自重。
最主要的是,王忠嗣深得边将们的信任。
这是李隆基最为忌惮的事情。
他是平定(后)东突厥汗国的盛唐名将,金紫光禄大夫、左武卫大将军、御史大夫、鸿胪卿、安北副大都护、单于副大都护、河东道采访使兼任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西节度使、陇右节度使、支度使、营田使、转运使、六城水运使、押诸蕃部落大使、闲厩使、宫苑使、监牧使、清源县公。
(这头衔真尼玛长,你们说他为何不造反?)
就在哥舒翰赶往长安的时候,李隆基和杨贵妃两人闹起别扭,以妒悍忤旨为名把她撵出宫门,嘱咐高力士将其送回杨铦府中,相当于把她赶回娘家。
这让杨钊感到非常紧张,他十分害怕杨家失去皇帝宠信。
没想到早上刚刚将人赶走,下午李隆基就开始后悔,但是又碍于颜面,不愿开口接回杨贵妃,只能找个借口大发脾气,就连身边内侍都跟着遭殃。
高力士很清楚李隆基在想什么,于是亲自登门伏奏请迎贵妃归院。
当天夜里李隆基赶紧将杨贵妃接回宫中。
杨贵妃回宫以后伏地谢罪,李隆基自然欢然慰抚,于是两人重新和好。
只是情况超出所有人的预料,李林甫获悉李隆基处于盛怒之中,他借机上奏处理王忠嗣和韦坚朋党。
恰逢当时李隆基跟杨贵妃闹起别扭,正好生气想要拿人泄愤,以抗旨不遵的罪名处死王忠嗣,并且命令李林甫严惩韦坚朋党。
李林甫奏请李隆基的同意后,他立刻派遣一大批酷吏搜罗证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太子李亨被搞得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自家岳父杜有邻又把他牵扯进去。
杜有邻乃是李亨妃子杜良娣的父亲,为太子东宫官属,时任赞善大夫,不知为何变成流言的攻击目标,说他妄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
言外之意就是说,杜有邻捏造神秘言论,并与太子勾结诽谤皇帝。
显然这则流言的杀伤力丝毫不弱于韦坚所谓的谋反案。
李林甫命令心腹吉温负责此案,一下子便将流言的始作俑者给抓到,这家伙竟是杜有邻的女婿柳勣。
原来柳勣生性疏狂,导致跟杜有邻关系不好,总想找机会整治老丈人,可谁也没想到这小子竟然出此阴招,真让太子李亨欲哭无泪。
这个时候太子李亨已经吓破胆,他赶紧宣布休掉杜良娣,以此洗刷自己清白。
短时间内太子李亨陷入两件大案,不仅失去两个妃子,连同亲信党羽都被李林甫剪除殆尽。
在李林甫的追杀之下,韦坚兄弟和皇甫惟明遭到处死,凡是跟韦坚案和杜有邻案而受牵连的所有官员大部分人头落地,就连李适之也不例外。
李适之为了保住最后尊严,只好喝下毒酒自尽。
李适之死后,他的儿子李霅护送父亲灵柩准备运回京城安葬,刚刚走到洛阳就被李林甫派出的酷吏截住,随便安置一个罪名活活打死。
可怜李适之堂堂宰相,父子两人竟然死无葬身之地。
李林甫将朝野上下亲附太子的势力几乎连根拔起,这对东宫集团造成沉重的打击,然而李亨的太子之位却依旧岿然不动。
原来太子李亨派遣李静忠前去寻找高力士帮忙,希望他能高抬贵手拉自己一把。
高力士亲自指点太子李亨,亲口告诉他只要什么都不做,那他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李林甫一辈子也不可能扳倒他。
不争即为争。
多做多错,不做没错。
李静忠很快理解到这句话的高明之处,他立刻回去禀报太子李亨。
除此之外,高力士还亲自给太子李亨说好话。
李隆基在废黜太子的问题上,始终保持坚定的立场,他从未被李林甫的谗言蛊惑。
其一这是因为太子李亨一直夹着尾巴做人,所以没有真正的把柄落在李林甫手里。
其二太子李亨每次遭遇险情,都有高力士在李隆基面前力保,而且李隆基也没有心思再去应付一场废立太子的风波。
对于李隆基来说,宰相与太子关系不睦,这不是什么坏事,毕竟两股政治力量互相牵制,他才能坐稳自己的皇位。
李隆基深谙帝王之术,他就是想要李林甫和太子李亨互相攻讦,只有这样皇帝之位才能稳如泰山。
要是宰相们和太子储君联合起来,那么李隆基肯定就要退位,甚至还有可能发生宫廷政变,毕竟李唐皇室经常上演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稍微不小心便会血洗皇宫。
只有他们一直处于剑拔弩张却又相持不下的状态,李隆基才能让自己保持仲裁者的地位,始终保有决定性的力量,从而对双方形成制约和威慑,进而维护政治上的平衡与稳定。
其实帝王权术对于皇帝来说并没多少好处,最终只会伤害到所有忠臣,反让奸诈之辈屡屡逍遥法外。
封建王朝就是人吃人的地方。
例如王忠嗣这种忠君爱国的边将统帅,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不仅没有善终,反而遭受奸相李林甫的谗言陷害,致使全家老少惨遭处死。
只是玩弄帝王之术迟早都会翻车,殷无咎和安禄山皆为潜在炸弹,迟早会将李唐江山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