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族谱上就没这几个人了?
都是自家的孩子,出去一趟就不是明家的人了?凭什么?
明二爷一直是大房的忠实拥护者,相比较两个弟弟的不高兴,他更在意明枝做这件事的缘由。
“枝儿,你为何要这样做,我们明氏各家子嗣都不丰,如今各家里长成的孩子都只不过五六个,若是从族谱上抹去,那他们今后可就不是咱们明氏的人了。”
明二爷将自己的疑惑说了出来,这也是十分实际的问题,明家如今长成的子嗣确实不多。
明枝心中微微叹了口气,
“二叔,明家的子嗣除了哥哥弟弟们,不是还有很多姐妹吗?各家出的这两人,可以是男丁也可以是女子。
至于这样做的缘由,我现在还不能说出来,但我可以跟几位叔伯承诺,各家子嗣都会平安无事,将来也会有重新见面的机会。
三位叔伯今日回府之后可以斟酌一番,要是信得过侄女,愿意把人送到我这里的,就赶明日送过来,要是不舍得也是人之常情,倒也没什么大事。”
明枝都将话说到这里了,又说明白了这件事全凭各家自愿,几人也就没那么抗拒。
虽然还未表态,但明二爷已经在心中盘算,家中的孩子们要选谁出来,送到明枝这里来。
“还有一件事,如今父亲不在胤京,我们明家旗下的产业都要好好看着,别出什么岔子,还得几位叔伯多多劳心。”
说完正事,几人又略坐了坐,才又悄悄的回了各自的府上。
从始至终几人都没提起缺席的明四爷。
至于回府之后,几位叔伯是如何考量的,明枝并不关心。
简单用过膳食,她便去了翠竹院看望祖母。
明老太君休息一晚之后,精神头好了不少,正倚在大迎枕上和明嬷嬷说话。
“怪我,以往看着那和家还算是良配,家中人口又简单,枝儿嫁过去就可以当家做主,不用受婆母刁难,没想到那李氏倒是个面甜心苦的。”
看着老太太面色阴沉,明嬷嬷担心她昨日刚刚受了刺激,听着这些话心下受不住,便急忙开解。
“老太君,要老奴说,昨日和郡王府闹那一出,丢脸的还不知道是谁呢?就照着李氏昨日那副做派,正经疼闺女的人家谁还会把自家千娇百宠的姑娘嫁过去。
她李氏今后也别想娶到什么好儿媳了。”
明老太君点了点头,但心下却着实咽不下这口气。
和晁不久之后便要下场,依着和晁的学问,这一次必定能够榜上有名。若是他得中,那这胤都多的是人家想要和晁做自家的女婿。
届时说不得还得弄出些闲言碎语,编排枝儿来,实在是可恨!
明老太君缓了缓,想着如今还在边城不知何时才能回家的儿子和孙子,更是觉得和郡王府可恨。
“我记得郡王府两年前开了几家铺子,走的是咱们家的货源?”
明嬷嬷想了想,有些不确定。
“好像是,当时和家要开几个铺子,但一没人二没渠道,郡王妃还专程来府上找过您呢!
当时您看在两家是亲家的份上,也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就同意了,但如今两年过去,不知那几家铺子是不是还用的咱们家的货源。”
明老太君好几年都不管家里生意上的事情了,明嬷嬷自然就对这些事情不太了解,只能说上来个大概。
“你找下面的人问一问,不管是不是用的咱们家的,让人给和家铺子一点颜色看看。
另外,香山书院是不是快收学生了?你先找人往书院赵先生处送个信,过几日我带家里的小辈过去拜拜先生。”
香山书院是大胤第一的大书院,大胤朝这些年出的状元,榜眼,探花之才几乎全部出自香山书院。
每年的九月香山书院会面向大胤招收新生,只要是能通过书院的考核就能进入香山书院就读。
和晁如今就在香山书院就读,他当年能顺利进入香山书院,除了本身有些才学之外,明家的银子也起了不少的作用。
明嬷嬷自然能明白老太君是什么意思,书院的赵先生是香山书院德高望重的老先生,除了才学之外,最是看重学子们为人处世的品行。
“老太太,如今科考在即,那和晁有望高中,书院怕是”
“哼,那也得让书院的先生们都知道自己的学生是怎么一个背信弃义的东西。等诸多利益纠缠之际,事情就由不得自己如何了。”
明老太君活了这么大年纪,见过的事情多了去,
那李氏不是笃定自己儿子一定能高中,做官娶贵女么,那她老太婆一定要成全她不可。
两人正说着话,明枝就迈步走了进来。
“祖母,您感觉如何了?可喝过药了?”
明枝坐在老太太床边的绣凳上,仔细看了看老人家的脸色,发现没有昨日那般难看,这才放下了心。
“祖母没事,倒是你这一大早的干什么去了?”
明老太君拉住孙女的手拍了拍,安慰道:“昨日消息来的太突然,祖母一时间没想那么多,你说的对,你父亲和兄弟身边跟着不少人,不会轻易出事的,我们如今只管守好家,等着人回来就是了。”
虽然明枝不说,但明老太君知道,这孩子心里必定也不好受,大婚当日被夫家退婚,又担心没了下落的父亲和弟弟,她不能再病歪歪的给孩子添堵了。
明老太君的手干燥又温暖,两人双手相接的地方一阵暖意涌进明枝的心里。
比起和晁那一家子,她更在乎明家众人。
明枝示意明嬷嬷带人下去,她有些话想单独和祖母说。
屋内的丫鬟婆子退了出去,卧房内就剩下了祖孙两个。
“祖母,孙女打算从其他几房里挑几个人送到北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