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元帝最后又勉励了余元州几句,便让他退下了。
余元州感觉自己云里雾里的,但皇帝貌似对他的观感还不错的样子,便也不担心,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余文彦从方家回来看见他爹一切正常,也不担心,跑去围着刘氏说自己饿了。
小孩子饿得快,刘氏给余文彦拿了一块糕点让他垫垫肚子。也不用刘氏吩咐,旁边的嬷嬷便赶紧安排人将晚饭摆好了。
余文彦想起自己今天中午在方家吃到的那道芋头排骨,便立刻与刘氏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
“娘你是不知道今天师娘做的那道菜有多好吃,芋头好软好糯,还有一点儿甜味,排骨也很好吃,师娘说猪肉里的油都被芋头吸走啦,所以我们吃起来一点儿也不会觉得腻。”
说着余文彦还咂咂嘴,似是在回味那美妙的味道。
光是这样他还没夸够,又接着说道:“我真是太喜欢这个菜了,师娘说明天还做给我吃,就是可惜娘和爹吃不到。”
这年头稍微有些身份的人都只吃羊肉,就算是寻常百姓,也不屑于吃猪肉,余文彦长到现在,根本就没在家里见过猪肉。
天知道他有多想吃猪肉啊,红烧肉,酱肘子,东坡肉,酸菜炒肉,辣椒炒肉,做梦他都想吃猪肉。
今天吃到芋头芋头排骨的那一霎那,余文彦差点都要哭出来了。
当时方亦行还以为他也瞧不起猪肉,正皱眉头来着,接着就看见他一副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好吃,都快好吃哭了的表情,这才作罢。
经过此事,余文彦觉得自己演戏的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余文彦倒是很喜欢方亦行这种务实的风格,而且对方跟他一样也很喜欢吃猪肉,这都快让他生出一种老乡见老乡的感情了。
刘氏有些好奇的问到:“莫非那芋头排骨真的有那么好吃吗?”
余文彦重重地点了两下头,复又补了一句:“真的好吃。”
余文彦感觉已经差不多了,便没有接着说,安安心心吃起饭来。
他娘手底下的铺子他也不知道有多少,这其中如果有什么饭店之类的,要是能有几个拿的出手的特色菜,保准会赚钱的。
刘氏的商业嗅觉一向都很灵敏,只要引起对方的兴趣便好。
他觉得方家还是有些太清贫了,若是直接送钱方亦行肯定不会要,但如果是以菜谱入股,这样就能拿分红了,能过得好一点,还能有人非要逮着那贫苦日子过不成。
又过了一天,方亦行终于决定收余文彦和余文策为徒。
他们家和江家都很开心,刘氏更是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拜师要用的东西来。
古代学生给老师的束脩并不仅仅只有肉干,当然这个是最重要的,象征着感谢老师的恩情。
除了肉干,还得准备芹菜,“芹”与“勤”同音,取的是业精于勤荒于嬉之意;
龙眼干也是必不可少的,象征着启窍生智,刘氏的铺子里正好就有福建龙岩来的龙眼干,此时正好派上了用场;
还有象征着苦心教学的莲子,早日高中的红枣,以及宏图大展的红豆,都是刘氏搜罗的最好的。
余文彦觉得在玩谐音梗这块,现代那些说脱口秀的真是及不上这些古人。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你祖宗还是你祖宗。
这天一大早,两个孩子就被叫起来,被打扮成了小小儒生的样子。
周围的丫鬟婆子们嘴里不停地说着好听话,搞得余文彦都想搞面镜子出来好好看看自己的样子了。
他们两个由余元州带着,乖乖巧巧地跟在后面,马车上,余元州少不了又要对他俩强调一番今日拜师的流程。
余文彦算是看出来了,这时候余元州比他俩还紧张,就像是那种自家孩子明天就要上幼儿园的家长似的,一会儿觉得孩子就要上学了真好,一会儿又开始担心孩子不习惯。
而余元州一紧张就喜欢说话,不止是他,连余文策都有些感觉到了。
两兄弟对视一眼,默默地谁也没有说话。
到了方家时,方亦行已经坐在正堂等着了,旁边还站着江和宜和未来姑父江书屿两人。
正堂的中间摆着孔子像,前面是香案,香案上摆着水果,点心还有香炉。
余文彦和余文策恭敬行礼。
等他们行完礼之后,江书屿在旁高声道:“请长者入席。”
这时江和宜站起来行至香案前,手托束脩礼,向孔子像行正规揖礼,然后入座。
余文彦这才反应过来,他姑父是来做这次拜师礼的赞者的。
随后江书屿又道:“弟子入席。”
余文彦和余文策两人并排向前走到香案中间。
“请学子向先师孔子行礼。”
两人依言照做,行礼时一丝不苟,很是恭敬,行完礼后分立两次,雁翅排开。
接下来才是师者方亦行入席,由他将案上三炷香插上香炉并行礼。
最后便是学子递拜师帖,由江和宜递交给方亦行,待方亦行接过之后,他们又向方亦行奉上束脩礼,收到回礼之后,便是正式拜师。
两人跟随江书屿的节奏行礼,“一拜曰师德尊崇,立仁立德;二拜曰传学授业,教化解惑;三拜曰感念师恩,天地为鉴。”
他们还要再拜一次孔子。
江书屿在旁唱道:“一叩首,华夏文明,德牟天地;二叩首,先圣师道,功过古今;三叩首,格物致知,修齐致和——起!”
二人行完礼,方亦行告诫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明其志,知其心,心之所向,行必能至。”
两人恭敬应诺。
直到此刻,才算礼成。
他们俩也终于有了正经老师了。
注:整个拜师流程都是我从网络上查到的,还有赞者念的那些话也是引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