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回到水车胡同, 之前一直强忍着的伤心这下却是再也忍不住,见到陈秀娘后便扑进她怀中大哭起来。
“寅哥儿这是怎么了?”陈秀娘掏出帕子给弟弟擦眼泪,边哄边问道。
“何何大哥现在进了县学, 以后以后再也教不了我读书了。”说到这,陈寅更加伤心,眼泪怎么也止不住。
陈秀娘用手抚着陈寅的头顶, 张了张嘴, 想说什么, 终究还是没有开口。他们本来就是没有任何关系的陌生人,他们姐弟的路始终都要靠自己走。
“寅哥儿别伤心,姐姐正准备给你说, 咱们攒的钱已经够送你去私塾了, 等过几天姐姐就送你去读书好不好?”
“真的?”陈寅眼睛亮亮的看着陈秀娘,虽然声音中还带着浓重的鼻音, 但是脸上已是挂上了大大的笑。
“嗯,真的,姐姐明日就带你去找私塾好不好?”
“好!”陈寅知道自己可以去私塾后总算是破涕为笑,又回房中背他的《三字经》去了。
陈秀娘看弟弟走了, 心底微微叹了口气,又重新将绣架撑起, 开始刺绣。
她这次绣的是一副观音图。
雪白的缎子中间, 大士宝相庄严, 一手托了净瓶,一手执了柳枝,神态雍容慈悲,栩栩如生。
这是县中绣楼最近新接的一桩单子,据说是给某个大户人家老封君的贺寿礼品之一, 因为需要极深的功夫,一直没有绣娘接这一趟活计。
原因也很简单,如果绣得好就罢了,若是不好,那就要整个砸在手里,不说别的,就是这做绣面的流银闪缎就值不少钱,陈秀娘这匹段子也是在绣楼赊买的。
她本也不想冒险,可一来是她现在确实需要钱,二是因为她对绣人像还算拿手。
与绣山水花鸟不同,绣人像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所绣之人的神态,即使针法不够出神入化,但是只要神态有了,那么这绣像便不会显得死板。
所以关键就在两个字——传神。
陈秀娘仔细净手后方敢下针,现在只剩下最后一点收尾工作,等这绣品交到绣楼后,寅哥儿这段时间的束脩就不用愁了。
天光逐渐暗淡,陈秀娘收了最后一针,右手虚虚在绣像上抚过,心中大石放下,总算是完成了,自己这几个月的功夫到底没白费。
扯过一旁的白绢盖在绣像上,陈秀娘揉了揉手腕,准备去厨房做饭。
水车胡同地处清源县北,是县中贫民杂居之地,此处除了小巷遍地,曲折难走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这里的人口也十分稠密。
这里的许多房子都是早年所建,可是户主却早已不住这里,因此这些老房子常常是租给一些外乡来的贫民居住,甚至穷些的,还会两家共租一个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