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让苏瑾沉默下去。
很委屈的一句话,但同时也揭示了一个事实——大楚在人才的竞争上,和北梁、大虞相比起来,没有任何核心竞争力。
没有人才,谈何发展?
听完姬似玉的话,苏瑾脑子里立马蹦出来一个典故——“千金市马骨”、“黄金台”,但只是想了想。
大楚可没北梁、大虞有钱。
“现在人才选拔,是举孝廉还是?”苏瑾开口问道。
姬似玉回道:“自然是举孝廉。”
苏瑾眼前一亮,一拍巴掌:“既然是举孝廉,那就好办了,我有一招,可让你再无后顾之忧、甚至…能让大楚赶超梁虞。”
姬似玉探过头去,满眼炙热:“什么法子?”
“科举。”苏瑾吐出两个字。
姬似玉一愣,有些没太明白这两个字的意思。
科举…
虽然好坏参半,但不得不说,没有比之更伟大的选拔方法了,不看出身、不看性别、不看资历,只看能力。
有能者,居上之。
虽不知这个世界的举孝廉是从何而来,但察举制的缺陷很大,太容易形成垄断了。
话说得好听,只要贤德、才能出众,在漫漫人海中脱颖而出,就能被察举、征辟为官,但大周六百年,如此为官的普通人,几乎没有。
便是大楚…
先皇出身贫寒,这数十年来,被察举的普通人,也只有苏瑾一人而已,剩下的都是大楚所在巴地的本土士族的族人。
寒门、贫门,无出头之日。
北梁、大虞的情况,只会比大楚更严重。
看着她明澈、疑惑的目光,苏瑾微微一笑,解释了起来:“科举就是,举办一场考试,出一张卷子,让学子去做同一张卷子。”
“得分高者,便是才学出众,可擢拔为官。”
“无论出身如何、无论年岁如何。”
姬似玉一愣,琢磨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天底下读书人又不止那些士族。
谁知道还会不会有如苏瑾这般的沧海遗珠。
能选出一位,那就不亏。
若是能选出多位,那就赚了许多。
最关键的…这对那些寒门、贫门的学子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和信任。
姬似玉蹦跶着站了起来,激动到声音都有些颤抖:“握瑜,你真是太棒了,这个方法太好了!”
“朕现在便去吩咐…”
她恨不得当场就办这样的一场科举。
苏瑾连忙站起身,抓住她的手,把她往屋子里拖:“你别这么兴奋,现在可做不成这种事。”
姬似玉一愣,回过头疑惑地看着苏瑾:“为什么现在不行?”
“考验的题目,让朝中臣子出便是了,大楚虽人才稀少,可毕竟不是连一个可用之才都没有。”
苏瑾抓着她走到椅子旁,按着她坐下去:“当然不行,这李公、郑公是巴地大族吧?”
姬似玉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