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城门一开,就陆陆续续有人快马离开长安城,奔向各方。这些人都是前往各地报信的。
自从上次洛阳被程咬金坑了一把,买光全城的猪崽后,洛阳县令就派了专人在长安打探仙人广播的消息。只要仙人开了广播,第二天立即飞马回报,免得被长安人钻了空子。其他地县也有样学样,派了人手在长安打探消息。
这次仙人传授的制盐之法影响太大,可以说关系到大唐的每个人。
因为每个人都要吃盐。在大唐,人可以自己种田,自己织布,很多东西都可以靠自己的双手获得,但盐不行。不是每个地方都近海,或者有盐湖盐井,这就意味着得去买盐。
古代各大朝代都实行盐业官营,就是因为每个人都要买盐来吃,官府实行盐业专营,就可以提高盐价,获取高额利润。
而大唐是为数不多的不实行盐业官营,让民间自行经营盐业的朝代。因为民间大量地制盐,才使得大唐的盐价相比其他朝代不是很高,只是产量不够,才使得盐价略高,百姓得省得点吃。
仙人传授的制盐法让很多人看到了商机。所有有封地的皇亲权贵以及世家大族都在查他们的领地里有没有盐湖盐井,山林里有没有岩盐。如果能找到这些盐场,那就发了。
以前没有仙人的制盐术,就算有盐井也没用,产出的盐大多是毒盐,没人要,那块地就是废的。现在不同往时,这些盐场一下子身价暴涨。
洛阳城如果没有人飞马报信,抢先知道了消息,恐怕没多久就会有人来低价购买这些有盐场的土地了。
现在长安城里有点权势的人都想开盐场捞一把,找盐矿,办盐场,打算在盐业市场上分一杯羹。
这些权贵各凭手段,大肆购买有盐场的土地,这一天就有十数块土地换了主人。
虽然朝廷没有实现盐业官营,但官府占着最大的资源,要开办盐场,必然远胜他人。
李世民坐在御书房里,看着舆图。
在长安以北六百多里的地方就有一个花马池湖,这是一个从秦汉就开始开采的盐湖。这么重要的盐场自然掌握在朝廷手中,是朝廷的一大收入来源。
有了仙人传授的制盐法,李世民当然想用这些法子扩大盐场的产量。
段纶正在一旁听从安排,他做好了计划,禀报说:“陛下,在花马池湖制盐有点像海边制盐,湖水像海水一样咸,平日在太阳的暴晒下,干涸的湖滩就会有盐,直接运走就是了。如果用仙人的方法制造盐池来晒盐,一定可以得到更多的盐。”
李世民思考了片刻,便吩咐道:“花马池湖是离长安最近的大盐场,只要那里能大量产盐,长安将不再缺盐。段纶,此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你要派出最好的工匠前去造盐池,一定要把仙人传授的晒盐法用好。”
“陛下放心,我派出的都是一流的工匠,必不负陛下所托。”
“好好。此次去花马池晒盐一定熟练掌握晒盐之法。之后还要派他们去余杭的海边造盐池晒盐。”
段纶有些不解:“陛下,花马池湖离长安不过六百里远,只要晒盐成功,我们就不再缺盐。为何还要去遥远的海边晒盐?”
“花马池湖终究只是个湖,总有一天它会干涸,盐总会有采完的一天。只有大海才是无穷无尽,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为了子孙万代都有盐吃,去海边晒盐势在必行。”
“陛下圣明,是臣目光太过短浅。陛下放心,臣必竭尽全力,晒盐必可成功。”
-------
一大早,刘掌柜就招呼伙计到他家的宅院干活。
他在西市开了家铺子,主打商品就是盐。因为有崔家做靠山,他在长安的盐铺里也是排得上名号的。
昨晚记下了仙人传授的制盐法后,他就意识到了其中的商机。所以一早就召集伙计来院子干活,要把院子里大量的粗盐提纯成细盐。
他算过了,提纯粗盐用的人工和柴火花费不大,提纯成细盐后价钱就涨了十倍,这简直就是天降横财,不赚对不起自己。
当然他也想过,提纯的方法这么简单,他能提纯,别家铺子自然也能提纯,这样细盐的价钱肯定会降下来。不过不要紧,他已有心理准备,就算价钱降到六成,还能赚到不少钱。
现在最重要的是抢时间,要赶在午时西市开铺前尽快提纯成细盐,越多越好,这样才有足够的细盐打价格战。
他家的宅院有几间房专门用来堆放货物,后面院子已经变成了加工厂,摆上各种器具,架上了锅。伙计们有的在过滤,有的在煮盐。十几口大锅一起煮盐,院子里水汽弥漫。
刘掌柜在院子里大声催促,让伙计们加快速度。如果不是夜里宵禁,他恨不得昨晚就开工,干个通宵。
等到午时开门营业时间将到之时,已将粗盐提纯得到将近两百斤细盐,耗费粗盐达四百斤。
刘掌柜一算就知道,粗盐提炼成细盐损耗掉一半,所以这些细盐至少要卖到粗盐的两倍价钱以上才有得赚。
现在市面上的细盐太少,价格是粗盐的十倍,这其中的利润空间太大了。
刘掌柜用手摸着这些新制的细盐,洁白如雪,比原先铺子里卖的细盐还要好。应该可以卖出好价钱。
他的铺子里大多是粗盐,只有几十斤细盐,有了新制出的细盐,他就有了充足的货源,可以开门营业了。
西市的大鼓敲响,市门打开,熙熙攘攘的商人流水般地涌入市场。刘掌柜带了几个伙计驾着牛车将货物运到铺子里,开门营业。
正如他所料,今天来买盐的人多了不少,一下子就把他的铺子挤得满当当的,把他乐得都合不拢嘴。
但过了一阵子,他发现和他预料的有所不同,客人们都是冲着粗盐来的,那些洁白漂亮的细盐却无人问津。
他想了想,把细盐的价钱降到了原来的八成,并让伙计大力地吆喝,努力把细盐卖出去。
又过了半个时辰,粗盐卖出去不少,细盐还是无人问津。刘掌柜去了别家的铺子打探消息,发现大家的情况都一样,粗盐大卖,细盐没人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