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明
人类文明是如何进步的
前者很难给出标准的解释,但是后者却很容易回答——人类文明的进步基于交流。
正像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促成了华夏文明与欧罗巴文明。而与其它文明没有任何交流的玛雅文明与印加文明,当然还包括波西米尼亚文明,直到与现代文明接触仍然停留在石器时代。
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交流是进步的基本前提。
面对迥异的文明,一个文明是否能够以开放的胸怀去学习,直接决定了这个文明的未来,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文明直到二十一世纪还什么什么胡巴的原因。
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如果一个文明像一只没有装满水的陶罐贪婪地吸收着来自各方的给养,那么他的未来自然是不可限量。如果一个文明,给它设立一个边界,那就是再怎么精致、华丽的瓷罐,在它已经被装得满满的了倒进去的水总是会不停的溢出来,它的未来自然也就会有很多局限性。
想让罐子不停的装下新水办法不外乎两条。一是把罐子里的陈水倒掉一部分再注入新水;二则是换一个更大的罐子来装水。前者是治标后者是治本。
文明想要发展,就必须要不断的装入新的内容,注入新鲜的血液。
作为统治者的朱大皇帝当然是希望大明这只罐子越大越好,但是,决定罐子容积的却不是统治者的意志而是“人心”。
统治者或者可以运用手中的权利打破罐子,却无法保证之后的新罐子就会比旧罐子大,或许统治者可以在陶罐外增加一层华丽的瓷釉,但是却不一定能改变它的边界。
惟有怀有一颗虚怀若谷的心才能接受其他文明的精华。可人心的微妙又岂是权利可以轻易左右的。
不过,还好,立国于新大陆的大明……是一个没有历史负担的国家。
它的第一代移民,受教育的人并不多,毕竟,在太平军的攻城后,第一波被杀的就是读书人。
来到新大陆的移民,大抵上就是普通人而已。
华夏厚重的五千年历史所积淀的阵规陋俗,那些传统的理念、教条、准则以及束缚,在这生存的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而与此同时,为了生存,早在南华时代,就开始大量引进欧洲的智力资源——也就是近现代科技文明。
文明的冲击或许给移民们带来了冲击,但面对这样的冲击,没有了保守的束缚,没有了厚重历史的约束,西洋近现代工业文明在这片土地上迅速与华夏文明完成了融合。
而且一直以来,帝国都是以一种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引进着欧美的智力资源。
有一个最简单的数字可以证明这,仅仅是生活在大明的欧美各国专家学者现在就已经超过五万人,他们不是在大学或者高等学校里执教的老师教授,就是厂矿里的工程师。
为了能够“割韭菜”大明对引进这些人才是不计成本的投入!
这些人是“韭菜”吗?
不,他们是文明的种子,他们的到来丰富了帝国文明的内涵。
帝国的领土是有边界的,帝国的文明是没有边界的,在这里无论他是华夏人,还是欧洲人,只要他拥有才能,就必定能够获得成功。
在盛德十六年,全大明名声最响亮的科学家并不是某位华裔科学家,而是特斯拉,他是归化民。
凭借着发明无线电广播以及收音机,而名声大噪。
“无线电广播,毫无疑问,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使用电波运载来的声音,通过电子机械可传播至少数千里之外……”
在收音机第一次于公开场合展示之后,在所有人都为之震惊,在人们惊讶于电波可以运载声音的时候,作为一个发明家的特斯拉,终于又一次站到皇帝的面前,上一次,还是他获得青年学者奖的时候。
在特斯拉怀揣着敬畏的心走进皇宫后,出乎他意料的是,皇帝和他讨论的更多的是与他的发明有关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