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自作证后, 就闭门谢客,不愿见人,连林百福也拒之门外。林明安的驳斥言辞与林黛玉的证言在京城里传扬开来,大家议论纷纷, 都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荣国府, 起先准备站在贾家这一边的, 也迟疑了起来。宫中, 甄太妃也派出内监来询问关注, 言辞中颇为不悦, 觉得贾家没办好事儿。
贾母又派人去与林黛玉说话, 却没能见到人, 知道她已经对贾家离心,只得叹息着作罢。况且,木已成舟, 林黛玉也不能改口了。现在,只能看姑苏的情况了。如果姑苏不出问题,她还可以解释为,这是林如海爱子心切,不愿影响林明安的前程, 才把一切归罪于自己的自污之举。此时, 贾家人只能满心忐忑地等待着了。
贾政在永嘉帝下令开始调查此事时,就接到工部尚书的指令,命其出京,负责今年工部的兵器作坊的材料采办。虽然贾政自己并不懂行, 但这差事有精干的属吏、管事掌眼,按照常例办事,也是可以顺利应付过去的。
以往, 被派到这差事的,都是工部里有根基,被上官们赏识的同僚,外出办一回差,都能得到丰厚的孝敬。只要这差事办好了,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可是个肥差,很让人垂涎,贾政心中还是很高兴的。
贾政这么多年来,只在衙门中点卯混日子,熬资格,并没有独当一面的经历,未免心中没底,出京时,就带上自己有‘本事’的清客和心腹家人随从。这些人见有油水可捞,早摩拳擦掌地准备好了,口中信誓旦旦地向着贾政表忠心,定然不负老爷所托,去后会废寝忘食地好好办差— 嗯,捞钱!
前有皇上安排下的深坑,后有把他拼命往坑里推的贪婪猪队友,贾政这样庸碌无能的人,不掉坑,才是难以想象的!
派去姑苏的人,也在努力地审查,完成叶尚书的交待。他们首先拿了林家的族谱仔细研究,发现林如海的名下,写着庶长子,林明安;而林清那一脉的记载里,却没有林明安的名字。但这其中有个问题,林清那一栏是在那页的最下方,下面被墨水污浊成了一团,着实看不清字迹,连陈氏的名字也看不出来。
刑部的人面面相觑,这样可无法判定林明安的身份了!现任族长林泽宇声称,这是老族长当时在整理族谱时,不慎弄污,本打算重新誊写。但因修改族谱要汇集族中长老,在他们的见证下进行。因一时抽不出空闲,才耽搁下了。谁知,老族长竟会忽然中风,一病去了呢!但是,他也是在现场的,可以做个见证人。他是现任族长,与林如海和林清都没什么利害关系,没必要说谎。
他们不置可否,这说辞,呵呵,怎么就会这么巧?何况族谱的誊写,本就是林泽宇的差事。若想填补些什么,再请高手做旧来掩饰,也是可以的。这下,从族谱上是难分辨了。
再查看官府的户籍记录,因林清为考举人,已把户籍迁去了蜀地,这其中就容易出现错漏,也是最易做手脚的地方。在官府的户籍册档案上,林明安的户籍既没在林如海名下,也没挂在林清名下。不在林如海名下,可以用送出林明安时,他年龄尚小,林如海还举棋不定,因此还没让他入籍来解释。可林清既然已经过继了林明安,为何不去给他上户籍呢?这就有些说不通了!
可以解释为林如海并未正式出继,也可以是人做了手脚,造成模棱两可的印象。但如果是这样,那做手脚的人态度也是暧昧骑墙,发人深思。
再发文去叙州查问,在这等待的过程中,他们暗中走访了林氏家族的族人们,林如海和林清的友朋同僚们,多方打听当年情形。
族人们虽然对贾母告状的说法很是吃惊,谁家出继还不改族谱户籍,但这么多年前的事了,那印象早已淡漠了。何况,那牵扯到内宅隐秘,林如海本就不肯声张,林清更不想被旁人知道安哥儿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们俩一拍即合,说通了老族长,悄悄地改了族谱。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可没想到多年后,还有这样的官司!
族人们只道,林清与林明安父子情深,他们见到林明安时,他年龄本就幼小,若不是后来林如海出来欲争子,他们再也不会往这方面想的。知道内情的人,也不想声张出来得罪人,因此总而言之,族人们所知不多,难能取证。
林如海当时的同僚们更是不知情,人家也不方便盯着别人家的内宅啊!这条路,也是行不通的!
还有一个地方,或许也可以查问一番。林清在姑苏时,已是秀才身份,有功名的学子归学政管理。姑苏向来文风鼎盛,学政衙门做事比其他部门细致,说不定能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