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马铮所部在什么地方能够完爆日军,拼刺绝对是最重要的一项。
尽管日军的拼刺技术也不错,但是比起马铮所部而言还是要差一点!
差在什么地方呢?
主要是差在技巧方面,马铮所部的拼刺技术是马铮亲自教的,而马铮的拼刺技术则是从前世的部队里学到的。
而部队教则是中国军队经过几十年作战而总结出来的精华,这就好比是绝世秘籍,威力自然是不同凡响。
后世解放军枪刺术的诞生非常复杂,它是在中国传统武术的基础上,汲取了华刺、日刺、苏刺的优点,同时又揉进解放军各时期的作战经验和特长创编的。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白刃战并不像抗日神剧那样以拼刺刀为主,更多是以大刀对抗日本军队的枪刺。
在抗战早期,三个个子矮小的日本兵背对背就能让一个班的中国战士束手无策。没办法,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别说是刺刀了,连枪械制造都成问题。
刺刀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制造简单,像拥有大量军工厂的国民党军队,其“中正式”步枪配备的刺刀基本上是质次价高的产物。
德械师还好,刺刀全靠进口,而普通中央军就比较惨了,只能用质次价高的刺刀跟日本鬼子拼命了。
德械师的装备虽然十分精良,但数量毕竟太少了
除了刺刀工艺外,还有一个就是旧日本军队长期重视枪刺术训练。
早在19世纪70年代,日本就抛开了早期学习的法式刺刀术,转而研究适合自身特点的刺刀战法,不仅在甲午战争时对清军造成严重杀伤,十年后的日俄战争也把人高马大的俄国人杀得生活不能自理。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刺刀术已经发展成为旧日本陆军的“秘笈”。
随着抗战的进行,善于学习的中国军队通过缴获日本武器装备来充实自己的实力。自然,也为早期枪刺术的发展提供了“土壤”。通过对日本俘虏的“感化”,聘请他们担任教官,让中国军队的刺刀战法得到了飞跃式成长。
随着日本兵力枯竭,大量“臭鱼烂虾”充斥日本军队,致使日军技战术水平下滑,这也让中日在拼刺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小。
建国以后,解放军武器逐渐向苏式靠拢,仿制莫辛纳甘1944式步骑枪的53式步枪使用了长长的四棱刺刀,而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均使用了经典的三棱刺刀,由于三棱刺刀折叠在枪管旁不易丢失,非常利于拼刺,所以广受部队的喜爱。
随着自卫反击战的爆发,身经百战的解放军用刺刀将侵略者一次次打败。至此枪刺术进入了巅峰期,也从那时期起,刺刀见红成为了解放军士兵的“符号”。
拼刺刀主要有三大限制因素:体力、技术、勇气,三者完美的结合便是一个拼刺高手的诞生!
伦体力,骑兵旅的士兵全都是从中国北方征召入伍的,个个膀大腰圆,身高都在一米七以上。
而同对面的日本士兵的身高平均在一米六五左右,身材上绝对是比不上骑兵旅的战士们的。
身材不够高大,体力上自然也比不上骑兵旅,这是必然的。
论技术,日军同样不行!
马铮拼刺技术这玩意儿可不是说你一个人的事情,更多的还是要看团队配合。
但要说起陆军的小组配合战术,世界上恐怕少有比中国解放军总结出来的“三三制”更强大的战术了。
三三制是一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步兵战术,这种战术植根于中国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长期的作战实践总结,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轻步兵部队都具有实际意义。
与一般的步兵分队战术相比,“三三制”最显著的优势在于通过效率与灵活性的最大化结合,实现了攻击和防御效能的成倍提高。
一方面,“三三制”将步兵编组为三人一组的战斗小组,这种编组能确保组内人数最少的情况下实现360°无火力死角,从而能够在兵力人数相同的情况下能够覆盖尽可能大的火力范围。
另一方面,“三三制”各个火力小组内部能够根据任务需要和战场态势灵活配置不同的武器,在小组内部方便指挥联络,而各个小组之间也能够相互策应支援。
此外,由于“三三制”将兵员配置到各个战术小组当中,因此在遭受敌方火力打击时能够尽可能减少伤亡、避免出现兵力过于集中造成的“一窝端”。
可以说,“三三制”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进攻有力、防守严密的战术模式,并且具有战术上的较大弹性,实现了步兵分队在指挥、火力、兵力、分队配合上的有机统一。
按照现有的轻步兵火力覆盖范围,采用“三三制”的步兵分队的连级分队即可展开800米宽度的战线,由此不难看出“三三制”的攻防能力之强。
当然,“三三制”对步兵分队内兵员素质也需要有较高的要求,否则不但战术难以发挥作用,反而会因为兵力不够集中导致作战能力的分散,因此能够熟练运用“三三制”的军事力量并不多见。
在朝鲜战场上,强大的联合国军就在志愿军这种灵巧强大的战术下被打崩溃的。
现在用来打小鬼子,同样可行。
再说勇气,日本人拼刺刀或许可以吓退一部分的军队,但是绝不包括马铮所部,尤其是所部最精锐的部队——骑兵旅。
骑兵旅的士兵最不缺乏的便是勇气了,因为他们的首领是狮子,即便是一群绵羊,在狮子的带领下也能爆发出狮群的战斗力。
历次对日作战已经培养出这支军队的军魂,即便是刚刚加入到部队中的新兵也很快就会被这种精神所感染,因为这是一支有气质的部队。
而事实也证明五省战区骑兵旅在拼刺刀上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对面的日军,当骑兵旅的士兵们三个一组三个一组冲向日军的时候,效果很快就体现出来了。
刺刀见红不到一个小时,第32师团第112联队就伤亡过半了
无奈之下石井嘉惠只得将不满员的第211联队提前送上战场,然而第,211联队刚刚冲上去,日军后面突然传来激烈的枪声。
后面指挥作战的石井嘉惠转头一看,顿时大吃一惊,原来是他们的身后突然出现了大量的中国军队,是后面的追兵到了。
此时天色已经彻底的黑了,但好在天公作美,圆月高挂,战士们的视线还是很不错的。
当中国军队的援兵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双方之间的距离已经剩下不到五百米了。
石井嘉惠想撤,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远处的两个联队已经和铁扬所部交收手了,根本撤不下来,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和大部队靠拢。
于是乎,在暂编第21师的逼迫下,石井嘉惠带着剩余的几千杂兵向主战场靠拢了。
至此,第32师团两个联队外加大批的伪军近万人,陷入了五省战区暂编第21师以及骑兵旅的包围之中。
随后,双方在驴蛋山进行了一场惨烈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