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眼下庞大的地盘确定好之后,那么接下来要考虑的便是如何发展,所以经济建设纲要至关重要。
因为眼下是战争时期,为了支持长期抗战,马铮打算在五省战区实施全面的“先军经济”经济建设。
所谓的先军经济就是所有的经济建设必须以部队的需求为第一位的,一切的经济建设都是为军队乃至于战争服务的,通俗的来讲,经济师要发展,但是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打仗,是为了赶走小鬼子。
因此在五省战区的所有经济建设中,优先发展的必然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其次才是轻工业和农业。
当然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你要确立自己的立场,什么是可以被保护的,什么是允许存在的,什么是坚决不能存在的,也不被保护的。
鉴于眼下各地在经济成分上存在着大量的其他成分,因此马铮打算在自己的地盘上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成分,包括由政府或机关、学校、部队经营的公营经济;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集体活动的合作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
同时,鉴于五省战区还残存着地主经济,这些马铮都会予以承认的。
马铮很欣赏红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句话,所以在他的防区,不关你是哪一派系的人,只要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只要支持军队打鬼子,就会得到部队的保护。
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马铮对于后世计划经济很是推崇。
计划经济,也称指令性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
这样的经济体制有非常明显的有点,首先是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才力进行重点建设,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
其次指令性计划因集权体制领导而容易贯彻执行,保证按预期计划目标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建立比较合理的国民经济体系。
还有就是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合理化,尤其是通过有计划的收入分配保证总供求的平衡,避免经济发展中的剧烈波动所导致的资源浪费,宏观经济效益提高。
能保证国计民生 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有利于解决人民最紧迫的生活需要,实现收入均等化,稳定经济,从而稳定社会,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所以马铮公营经济在数量上虽然不一定非要占多数,但是却占占主导地位。政府必须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财政金融和对外贸易,公营经济必须是骨干,是领导力量。
马铮希望自己管辖的这些县区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建立一整套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他们抗击日本侵略者提供强大助力。
当然了,相对于发展经济,军事发展更为重要。
毕竟眼下可是战争时期,防区外部就是虎视眈眈的日本鬼子,要是军队发展不起来,那么现在设想的再好,当日本鬼子打来了,一切都将变成水中月镜中花。
所以马铮在制定发展规划的时候,军队的发展至关重要。
马铮先是对他们这支部队成军以来那些成功的治军经验进行了一次总结,确定了今后的发展目标。
根据纲要,马铮确定在未来的两年内主要以日军的华北方面军为主要敌人,对敌作战的范围区域也仅仅限定于华北地区,部队的发展也是要对标日军的华北方面军。
两年后,太平洋战争就会全面爆发,届时盘踞在东北的关东军主力就会被不断地抽调到东南亚地区,他们就能对东北地区的日军动手了。
但是在此之前,部队的主要对手还是华北方面军。
鉴于华北日军的实力以及晋绥察地区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程度,马铮决定利用两年的时间将部队扩展为一支人数不少于五十万,综合作战能力极强的野战部队。
眼下所部不过二十多万人,各个军分区不过三万多人,整体实力相对来说还是有点弱。
他认为两年的时间要将各个军分区的主力部队扩编到10万人,总部直辖的部队则是扩编到10到15万人左右,这样就有能力对付华北方面军了。
当然了,数量不是马铮所追求的,不然的话,以他现在所控制的地盘,只需要每个县区征兵五六千人,很快就能将部队的兵力扩张到五十万人。
但是马铮很清楚,这对于部队战斗力的提升没有任何的意义。
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五十万军队,更需要的是一支作战勇猛的精锐部队。
而要建设这么一支庞大的部队,就必须要实施普遍范围内的义务兵制度。
所以马铮打算下一阶段的工作就是要对整个防区范围内的城镇人口实施普查,并且实施普遍的义务兵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