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铮所部突袭归德,生俘日本亲王的行动对于豫东的战局而言,可以说是影响重大。
原本华北方面军这一战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全歼第88军,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打通南下的通道,夺取武汉城。
上个月徐州会战结束之后,中国统帅部为了阻止日军继续西进,在一时无兵可调的情况下,万般无奈,只得以水代兵,于6月9日在郑州附近的花园口处炸开黄河南岸大堤,将汹涌的黄河水引向东南的大片平原,洪水所到之处,城镇、村庄、良田皆毁于滔滔的恶浪之中,直到归入淮河。
在这次人为的洪灾之中,黄泛区内共有九十万人民葬身于洪水,一千余万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其悲惨的情景笔墨难书。
但是,这道汇聚了巨大的灾难之洪水也阻挡了日军的西进,打破了日军沿着陇海路直取洛阳、西安以及从郑州处沿平汉路南下攻占武汉,围歼平汉路以东的国军主力的企图,为中国统帅部保卫武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武汉三镇,扼中原九省的水陆要冲,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尤其是华北各省和华东一带失守之后,武汉,作为中国抗战的支撑中心和作战物资的集散地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此时的武汉就是中日双方必须争夺和保卫的一个大焦点了。
其实,日本大本营早在半年前,即在日军占领首都南京之后最初日子中,就已经考虑了将来的武汉问题了。
除此之外,当时的陆军省作战课田中新一大佐在其笔记中记录到:“ 陆军省认为,从地域、人口、资源等问题看来,企图现地自给自足难以如愿。结果,只能消耗减弱日本的财力。必须将蒋介石政权驱出中原,压迫到边陲地区以取得战略、政略的有利态势,占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的要地,并以此为基础加强新兴的亲日政权。徐州会战固不待言,且须断然进行武汉、广州作战。”
“徐州会战结束后,大本营利用徐州会战的态势逐次转向适应武汉作战的准备。但至五月末,在今秋迅速攻占汉口,把蒋政权逐出中原,根据情况,为切断中国军的补给线进而攻占广州的构想下,拟订了作战指导大纲,决定以华中派遣军应以主力军沿淮河地区,另以一个军沿长江地区攻占汉口,尽量消灭敌军。华北方面军以一部在华中派遣军攻势开始前,攻占郑州一带将敌牵制在北方。”
这是利用流经蚌埠、正阳关、信阳等地的淮河水运为后方的补给路线,以主力由北方席卷汉口的作战方案。
所以,在徐州会战之前,日军大本营就已经有了进占武汉的战略构想。
原本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但是却不曾想第二军这支主力部队竟然在豫东阴沟翻船了。
所部伤亡惨重不说,连中将司令官兼皇族亲王都下落不明,这让日本方面不得不既是调整战术。
尤其是前线的日军,本身占据了绝对有利的态势,现在却不得不停止进攻,紧急救援归德方向。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不说能不能救出亲王殿下,佐佐木旅团也莫名其妙的被马铮所部给包围了,处境危险。
6月30日,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冈部直三郎中将亲自抵达归德,接管了前线的指挥权。
他抵达前线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情况,在彻底的了解完前线的状况后,他知道围歼第88军的战机已经消失了,当下命令第16师团主力放弃南陈庄一线的所有阵地,包括鹿邑、拓城等地的部队全线后撤,向归德方向集结。
同时命令佐佐木旅团放弃拦截归德方向撤出来的国军的企图,并向第16师团主力靠拢,而后突围。
他的想法很简单,已经有一个中将司令官下落不明了,不能再有一个步兵旅团被全歼了。
随着日军方面调整战术,前线的情况再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先是南陈庄一线的日军全线后撤,甚至于将附近的拓城、鹿邑以及亳州的部队也全部撤走了,给马铮所部留下了偌大的空白地带。
与此同时,北线的日军也收缩兵力,而后向着东北方向边打边撤。
为了能掩护佐佐木旅团顺利突围,日军方面从徐州、济南等地调集来了大量的飞机,配合他们。
尽管新九师与东进支队全力阻击并试图围歼佐佐木旅团,但是却最终没能拦下对方,反倒是折损了大量的部队。
30日下午三点,马铮命令前线的部队终止围歼佐佐木旅团的命令,北线所有部队向着南陈庄一线靠拢。
而随着各部队陆续返回南线,这场持续了5天的战斗终于暂时落下了帷幕。
此次日军出动两个师团近五万人,试图一举全歼马铮所部,结果却在第88军的反击下损兵折将,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而第88军这边从开始的被动挨打,到后面的偷袭反击,再到最后的逆袭,仅仅只用了五天的时间。不但彻底的粉碎了日军围歼他们的阴谋,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