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蔡力便随同柳治国一同过来向马铮汇报情况。
经过一夜的审讯,他们终于将那一千多名鬼子俘虏的身份排查的差不多了。
还真别说,这帮被俘的鬼子兵当中确实有不少是医疗兵,其中外科医生竟然足足有8人,另外还有十几名护士。
得知情况之后,马铮并不觉得意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日军方面虽然残忍,没有人性,但是对于伤兵的资料还是很重视的。
早期侵入中国的日军老牌常设师团,比如广岛第5师团的编成内都设有四个野战医院,平均每个步兵联队就可以分配到一个。
而这些野战医院,在战场上还可以临时开设数十个包扎所和救护所来处置伤员。
倒不是日军怎么讲究人道主义,而是因为士兵作为基础作战单元,是军队的战斗力基本保证,那么伤兵更是未来战斗力的重要补充,日军是肯定全力救治的,这是常识。
日本陆军在1886年6月就成立了“陆军军医学校”,不久又成立了“陆军兽医学校”,是较早建立现代军事医疗体系的国家。
到全面抗战爆发时办学已有50年,培养出来的军医数以千计。
战争爆发后,又会征召社会上的医生和护士从军担负医疗工作,还会有大批的护士与护工志愿者,兹要在有条件的战区,从包扎所到野战医院、再到后方医院的治疗体系是完备的。
抗日战争中中国方面的伤亡远大于日军,除去装备和战斗力的差距外,战地医疗的薄弱也占很大比例,原因也比较复杂。
第一,是中国军队的军医教育建设、医疗技术和水平远低于日本。
其次是日军对中国的海空封锁,使抗日军队的重要药品比如“盘尼西林”等奇缺,许多伤员会因为伤口感染而不得不截肢甚至死去。
而日军可以在国内生产、国际市场上进口,药品的充足率远高于中国方面。
最后一点尤为重要,那就是日军基本掌握着战役主动权和战场控制权,比如当双方同时负伤100人时,中国军队的伤员会被屠杀或因为得不到救治从而大部死去,而日军伤员却可以转送至后方治疗。
比如1944年衡阳保卫战尾声阶段,方先觉放下武器的一项重要条件,就是日军必须提供药品和医疗来救治第10军的7000多伤病员。
然而日军最后却食言了,理由就是“药品不足”,言外之意就是要可着日军伤兵先救治,虽没有屠杀,但结果仍造成第10军大批官兵死亡。
这一方面说明了日军的无耻和背信弃义,另外一方面也证明日军对于战地医疗并非如何轻视。
当然了,之前咱们说过,日军在战场上经常逼迫伤员自杀或者是干脆杀死伤员也是存在的。
但是这样做是有客观条件的,那就是伤员必须是那种很久救活的重伤员,轻伤员日军是一定会带走的。
1941年上高会战日军惨败后,最先撤回南昌的就是第34师团部和伤兵队伍,师团长大贺茂为此遭到日本军部的严惩:伤兵可以先撤,但师团长应该跟作战部队在一起断后抵抗。
而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此战后也被撤职,理由就是大量尸体和重伤员没有抢回来,这是有损士气的行为。
其次,日军杀死重伤员或者逼迫其自杀的行为,多发生在全军覆灭之前或者大败后撤退之际,以避免这些伤兵成为俘虏从而影响“皇军形象”。
比如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湘西会战期间,逃跑前的日军都会给重伤兵发放手榴弹,要求他们“玉碎”以免被俘或者成为部队的累赘。
其实,即便没有负伤的日本士兵,抗战中中国军队俘虏的日军数量也很少。
但不管怎么说,如果这些日本军医能出手治疗中国的伤兵的话,必然可以极大地减少伤兵的死亡率。
当下,马铮当即命令蔡力等人立即对这些人进行思想教育,必须要让这些日本军医加入到铁血团的野战医院中,以此来赎罪。
而且马铮也相信,这些人应该不会拒绝铁血团的邀请的。
之所以如此自信,,主要是因为马铮这道这些日本军医并非是那些接受过武士道精神洗脑的军人。
军医这个职业最重要的属性是医,而一个人之所以去学习医术他自然是怀着治病救人的情怀的,也肯定有着悬壶济世的想法的。
通常而言,这样的人即便是坏人,也是有底线的。
其次,日军的军医中很大一部分人在上战场前就是本地区有名的医生,不但技术精湛,而且在本地区有着不错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