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有一支川军抵达了战区,要不要将他们调往前线?”
“你说的是邓锡侯的第22集团军?”
“对,川军战斗力虽然不咋样,但是在战场上也算是敢打敢拼,他们一个集团军最不济也能挡住小鬼子一两个星期,足够我们调兵遣将的了。”徐参谋长道。
“你说的有道理,那就给第22集团军发报,让他们立即开拔,前往济宁以及藤县一带驻防,阻挡日军第十师团南下!”
“是!”
待徐参谋长转身离开之后,李长官陷入了沉思。
眼下的局势对于中国而言,可以用危如累卵来形容,军事上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国民政府在政治上也陷入了全面被动。
开战之初,南京方面就一直寄望于国联的调停,甚至于为此还一度将上海方面的战事强撑到11月13日之后才撤退。
但是结果却让南京方面沮丧,国联以及九国公约对于日本丝毫没有约束作用。
甚至于,由于日本对国联的调解活动心怀不满,以政府之名义发表了拒绝国联调解中、日战争的声明。
随后,日军在占领南京之后,军事上暂时处于优势。
于是在12月22日,日本政府通过德国驻日大使戴克生,请德国政府居间调停中日之战事。
提出中国应放弃容共和反抗日满之政策,对日满两国之防共政策予以协助;在必要地区设置非武装地带,并在该地带内各个地方设置特殊机构;日、满、华三国签订密切之经济协定;中国应对帝国进行赔款等等。
这些条件看似在缓和局势,但实际上是在炮制第二个满洲国。
除了上述以外,日本还附带以口头说明的形式,提出诸多具体条款,如:中国正式承认满洲国;中国放弃排日和反“满”政策等等
同时,日本方面还提出,在华北、绥察地区及华中的一定地区,为了起保证作用,应在必要期间内进驻日本军队;在日中间签订以上有关各项协定后,开始签订停战协定等等。
实际,日本在提出以上这些屈辱性条件之同时,已在其占领的华北拼凑成立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酝酿在华中成立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以推行其既定之侵略政策。
日本将其最后和谈条件经过德国驻日大使戴克生转致德国政府,德国于12月23日将该内容电达武汉的驻华大使陶德曼,并限定中国1938年1月15日以前回复。
在德国大使将日方条件转达中国后不久,在华的德国军事顾问团长福肯豪森将军根据其政府之意图,在参加中国军事会议时,以当时军事形势对中国不利等情况建议接受日本的条件。
但对日本历来所实行的“渐进”侵略手段,中国民众和政府早已洞悉其奸,因而武汉方面最后断然予以拒绝,决心抗战到底,直到消灭日本侵略者为止。
由于这一政治阴谋未能得逞,日本的近卫文麿政府为了继续扩大侵略和支持伪政权,随之于1938年1月16日,发表了“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之狂妄声明。
日本内阁首相在这份声明中声称:“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这全然不把国民政府放在眼里,彻底的激怒了武汉的那位。
而日本方面唯恐份量不足,又于26日再次蛮不讲理地向全世界声明:一、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日本均不与国民政府交涉;二、日本为阻止外国军事援华,仍可对华宣战;三、日本对华之新政权,居于监护人之地位;四、绝对不容许第三者出面调停。
日本人连续两次蛮横的声明,这是完完全全将武汉方面当成了空气,也彻底的让那位失去了和谈的想法,抗日的决心更加的坚定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徐州会战就更显得责任重大了。
可以说,眼下的徐州等于是蒋委员长搭了个台,但唱主角的却是他李德邻。
唱好了那自然是流芳千古,要是唱不好打了败仗,那可是要遗臭万年了。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挡不住日军南下,武汉一战更加没有把握,中国的处境将更加的为难。
担子他是担起来了,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李某人指挥水平再高,没有强大的部队,也没办法抵挡得住如狼似虎的小鬼子啊!
想到这里,李长官不由得有些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