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从现在反馈回来的情况来看,可能性微乎其微。
历史的惯性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令他这个穿越者也感到无力!
但马铮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华中的战局他鞭长莫及,但是华北的战局他是可以改变的,并可以通过华北的战局来影响全国。
所以,这次马铮决定不但要打,而且还要狠狠地打!
作为一个过来人,马铮很清楚日本人的尿性,讲道理摆事实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卵用,必须将他们打疼了,这些家伙才会知道收敛。
日本之所以敢发动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野心,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犯错的成本很低,收益却是惊人的。
从清朝晚期以来,日本便开始膨胀起来,他们觉得中国是国大而不强,人多而不壮。
因此他们才敢一次又一次地以小犯大、多次侵犯中国。
甲午战争后,日本的野心极度膨胀,利用中国军阀混战的机会,再次侵略中国。
他们先侵犯东北,再侵犯华北,最终发动了这场全面侵华战争。
日军的侵略脚步是跟随着国民政府的退让前进的,可以说国民政府退一步他们就进一步,最终成就了眼下的乱局。
可以说,是国民政府的懦弱鼓励了日本人的野心。
当年东三省沦陷,外敌入侵空前严重。面对骤然降临的抗击外敌入侵任务,南京方面依然坚持并强调“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国民党四全大会期间,蒋再三表白抵御外侮,“先要国家统一,力量集中”,。
同时又指出:“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能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故今日之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之统一。”
硬是事变发生前,蒋致电少帅:“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
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的命令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正是由于民国政府的忙于剿共,不准抗日,纵容了日本更大的野心,使日本轻易得到东北三省之后,进而挑起了对华北、华中和华东的侵略。
眼下的情况同样如此,尽管双方已经杀的血流成河了,但是国民政府方面却依旧畏畏缩缩,迟迟不敢对日宣战。
南京方面一直期望通过外国调停,来结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两天,才公开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战,如果按这个宣战日算起,中国抗日战争历时不到4年,由此可见民国懦弱到什么地步。
通过对历史上中日战争的梳理,特别是对近代两次日本侵华战争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日本虽小,却敢于发动战争。
日本敢于冒险抢夺,敢于挑起战争,敢于以小搏大,敢于以蛇吞象,也确实尝到了对华战争的甜头。
甲午战争胜利的这种心理优势,日本人一直保持到现在。
中国虽大,并非无懈可击。
中国表面上地域广、人口多,但是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发现了中国的不堪一击,通过侵占东北发现了中国的不敢抵抗,通过全面侵华发现了中国的不能团结。
不堪一击是实力不够,不敢抵抗是心理不坚强,不能团结是民族劣根性。
所以想要改变战局就必须要让日本人见识到中国力量,就要将他们打疼。
因此在面对日军此次围攻,马铮的想法远比周生、吕力、王铁汉等人要复杂得多。
其他人或许只是想打退敌人的进攻,如果能取得一些战果那就更好了。
但是马铮却不一样,他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胜利,而是酣畅淋漓的大捷。
还是那句话,要么潜伏不动,要么石破天惊!
也正因为如此,马铮现在并不想动用第88军的主力,他有预感,这支部队接下来会有大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