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兵奉命重新对雷场进行勘查的时候,却发现哪里有什么地雷,被手雷炸出来的竟然全都是一些铁皮罐头盒、铁锅碎片、锈迹斑斑的菜刀以及一些不知道什么机器的零部件儿。
看着满地的破铜烂铁,鬼子工兵都惊呆了!
这尼玛是什么操作,莫不是这么大一片雷场只有那么几枚地雷是真的?
这些鬼子工兵不敢怠慢,当即将情况上报到了原田少佐这边。
接到消息之后,原田少佐也彻底的懵了,同时也意识到上当了。
“八嘎,支/那人大大的狡猾,我们上当了,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地雷,前面的开路!”
意识到上当了的原田少佐此时愤怒到了极点,他觉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这让一向好面子的他情何以堪。
愤怒之余,他决定从前面那个小村庄的支/那人身上找回场子!
随着原田少佐的命令,大队的日军向着六号村再次杀来!
果然,当骑兵走过刚才雷场的时候并未发生问题,一切平安。
然而,就当他们以为高枕无忧的时候,当那辆九四式轻战车穿过雷场的时候突然出事儿了。
只听一声剧烈的爆炸,整个战车直接被炸飞了数米高,而后从半空中落下,砸死砸伤了多人。
而且,爆炸声响起的同时,之前一直潜伏的国军狙击手也动手了,接着巨大的爆炸声,迅速扣动扳机,将一个鬼子大尉击毙,紧接着又将一个少尉击杀。
由于爆炸声实在是太过于巨大,完美的掩盖了三八式步枪的声音,等小鬼子察觉异常的时候,他早已经转移阵地了。
尘土散去,原田少佐在一帮卫兵的护卫下来到现场查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地面被炸出了一个直径超过三米的大坑,帝国产的九四式战车履带断成数截,车体也被直接撕裂,里面的士兵显然是活不成了。
这么恐怖的威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地雷的极限了。
“八嘎,这到底是什么武器?”原田少佐喝问道。
“报告长官,这是一种改进型地雷!”工兵小队长当即回答道。
“八嘎,改进型地雷,你地确定?”
“哈伊!”
接着这个少尉军官继续说道:“长官,刚刚卑职查看了现场爆炸的痕迹,发现了帝国150mm重型加农炮炮弹的碎片,显然这是一枚以重炮炮弹改造成的专门对付战车、装甲车的特殊地雷。”
“为什么刚才骑兵通过的时候没事儿,轮到战车就出事儿了?”原田少佐继续问道。
“报告长官,对方应该是在地雷上面加装了木板或者是石板,可以承受战马或者是普通士兵的重量,但强度却不足以承受战车的重量,当战车通过时,木板碎裂,底火就会被触发,而后发生爆炸!”
“八嘎呀路,支/那人大大的狡猾!!!”
面对这种情况,原田少佐也只能发出这种无能的咆哮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战车被炸毁的事情还未解决,就听到有士兵大声呼喊,原来是那几个鬼子军官被击毙的事情被人察觉了。
惊呼声顿时引起了原田少佐的注意,一询问才知道,他手下最得力的副手井上大尉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被人射杀了。
在查看完井上以及其他几个阵亡的军官尸体后,原田少佐脸色阴沉地说道:“诸位小心,那个支/那狙击手肯定还在附近,诸位必须小心谨慎!”
“哈伊!”
“命令:骑兵小分队立即向四周警戒,警戒范围不能低于五百米!”
“哈伊!”
“命令:步兵全部下车,立即占领那个支/那村庄!”
“哈伊!”
随着原田少佐的命令,大批的鬼子骑兵催动战马,向着四周奔腾而去,驱赶潜伏中的狙击手。
与此同时,大批的步兵立即下车,向着不远处的六号村冲了过来。
这一次他们很顺利,再未受到攻击,很快就冲到了村子口。
但就在这些鬼子兵准备对六号村进行报复性杀戮的时候,刚进村子就听到“砰”的一声枪响!
紧接着,冲在最前面的那个鬼子兵就摔倒在了地上,额头上露出一个拇指粗细的弹孔,身体倒在地面上不断地抽搐,但很快就不动了。
与此同时,枪声突然大作,噼里啪啦的声音不绝于耳。
而试图冲入村子里的鬼子兵倒下了一大片
经过短暂的震惊,所有的鬼子兵都大声吼着“敌袭”“敌袭”,然后全都趴倒在地开始反击。
“哒哒哒”
“砰砰砰”
由于没看清子弹是从什么地方飞来的,所以这帮鬼子兵趴在地上后只能胡乱的开枪,一时间整个六号村枪声大作。
枪声响起之后,原田少佐就来到了前沿,刚过来就听到带队冲锋的鬼子少尉上前汇报道:“报告长官,我部在这个村子遭到支/那军队的袭击,7人阵亡,8人受伤,确定这个小村庄里至少驻扎有敌军一个排的兵力。”
“呦西,立即命令部队包围这个村庄,就算是挖地三尺,也要将这些可恶的支/那人找出来,而后我要亲手看他们的头颅!”
“哈伊!”
暴怒的原田少佐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围歼对面的中国军队了,他要将刚才的憋屈全部发泄出来。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却是骨感的。
他的士兵刚刚冲进村子,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疯狂打击,之间村子入口处的民房里、屋顶上出现了数个机枪阵地,而后不断地向着他的士兵倾泻钢铁子弹。
随着“哒哒哒”的声音,冲入村子的鬼子兵哀鸿遍野,死伤无数!
第一次进攻,竟然在没有看清楚敌军的情况下就被打退了,且还损失了大量的兵员。
原田少佐高举着望远镜,而后怒声吼道:“西侧第一排的民房顶上有一处敌军的机枪阵地,右侧的那堵石墙后面也有,立即让炮兵开火!”
“哈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