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和李承乾互相行礼后,孔颖达就对李恪说:
“三皇子殿下,臣接下来要辅佐太子治学了。”
这就是在赶人了。
孔颖达一辈子都在为了儒学奉献,是个真正的大儒,一切都遵循儒学教的。
所以也不喜欢李恪这样恶名远扬的坏学生,能让李恪和李承乾远点就让李恪远点。
这就是儒学弟子自视甚高,毕竟汉武帝开始就尊儒学,人家身份当然高。
李恪可不听不懂,听得懂也不惯着:
“你治你的,我们聊我们的。”
孔颖达都没想到还能这么回答:
“殿下,你在一边我怎么辅助?”
“这样啊,那我站你旁边。”
“不行。”
“我站后面?”
“不行。”
“那你走吧,你本事太差,怎么什么都教不了?”
“三弟,你先回去吧。”
李承乾不也让孔颖达尴尬了,自己让李恪走。
随后一整天,孔颖达都在教李承乾儒学着作(儒学麻烦,一本论语都各种解释,懒得写怎么教的了)
李恪回到杨妃娘娘寝宫院群后,李恪兴高采烈的拿着册封诏书给杨妃娘娘看。
李恪从出生就穿越而来,这是杨妃娘娘照顾李恪长大第九年。
李恪也真心喊杨妃娘娘亲娘,所以这么高兴的时候,一定要和杨妃娘娘分享。
杨妃娘娘自从隋朝灭亡后算是看开了,也不想什么荣华富贵权势滔天,只想看着自己两个儿子长大就好。
现在大儿子这么受宠,也就意味着以后能过的更好,真心替自己儿子高兴。
可是也觉得李恪现在受封太早了。
受封五百五十户食邑,也就意味着这五百五十户是他的小王国了。
自己父亲当初就是没治理好国家才被杀的,所以杨妃娘娘又怕李恪这么小管不好他的小王国,要是和自己父亲一样胡作非为,逼起民反,他这个王爷也得遭殃。
父母总是先孩子之忧而忧,后孩子之乐而乐。
这也正是长孙无忌三人当初想的,只要让李恪全心治理自己的封地,也就没时间嚯嚯太子。
杨妃娘娘看着兴高采烈的儿子,终究没有把话说出来,在她眼里,这个儿子终究太小,说了也不懂,就是一个劲的夸李恪。
大不了真的出什么事,自己去求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帮忙兜底。
李恪从杨妃娘娘那里出来回自己的院子,转弯到了门口看到自己新收的小弟杨马正在和一个比他高一个脑袋的小宫女说话。
小宫女给了一个手帕,明显包着什么。
杨马的眼角余光瞟到李恪来了,朝着李恪喊:“殿下。”
小宫女也看过来,看到李恪就马上跪下磕头。
李恪一下子就猜出来这是掖幽庭的宫女,因为掖幽庭以外的其他宫女见到自己都只是弯腰行礼,只有那里的宫女见到自己会磕头。
李恪走过来问:“杨马,干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