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讲】(2 / 2)

钦予 / 著

第五小说网 https://www.di05.com,最快更新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

辛一、观六尘 分六:壬一、陈那观声;壬二、沙陀观色;壬三、香严观香;壬四、药王观味;壬五、贤护观触;壬六、迦叶观法

首先我们看第一科,观六尘。“观”是指的能观的智慧,就是本经说的空假中三观的智慧;“六尘”是所观的境,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六个尘境,是所观境。这个地方有六段:一,陈那观声;二,沙陀观色;三,香严观香;四,药王观味;五,贤护观触;六,迦叶观法。

壬一、陈那观声

这个陈那就是憍陈那,他是观察声尘,从声尘当中回光返照,成就三摩地而证得圆通。这个过程我们看经文就清楚。

【图三】

先看第一段,“音声悟道”。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

先说明他成道的过程。憍陈那,有些地方叫憍陈如,翻成中文叫做火器。因为他在家的时候是一个事火的外道,所以叫作火器。这当中其实是五个比丘,这五比丘是很有名。因为这五比丘,当初佛陀出家的时候是做佛陀的侍者,在佛陀成道以后也是最先得度,可以说,整个娑婆世界最早成就的僧宝就是五比丘。这五比丘有哪五位呢?第一个是憍陈如尊者,第二个是马胜尊者,第三个是跋陀尊者,第四个是摩诃男尊者,第五个是十力迦叶尊者,这五个。

那么,这五个首先就从座位起身,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这一段等于是“经家叙意”。这以下就正式地来陈述他过去的因缘。

“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说我们五位比丘过去曾经在波罗奈国的鹿野苑还有鸡园,修学禅定及种种的苦行。“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以后,最初是来到了鹿野苑来度这五比丘,所以他们就看到佛陀成道。

这个时候,佛陀为五比丘“于佛音声悟明四谛”,就宣说四谛法门。佛陀成道以后,观察过去的因缘先度五比丘而三转四谛法门,透过了示相转、劝修转跟作证转,来发明整个世间上跟出世的因果,所谓苦、集是世间有漏的因果,灭、道是出世间无漏的因果。

蕅益大师说,这四谛法,如果会入到圆教的时候,是一念的迷就落入了苦、集二谛,一念的悟当下就是灭、道二谛。所以说,所谓的世间的因果、出世间的因果,只就是一念的迷悟而各自显现。这个当然是比较深的四谛。

这个地方是说明憍陈如五比丘最初学道的因缘。

这以下正式说明他修学的过程,“蒙印命名”。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

佛陀在三转四谛法门以后就问五比丘说:汝等解否?在最初解的时候、示相转的时候,佛陀讲出四谛的相状,这个时候憍陈如比丘就称“解”。那么当下,在初转四谛的时候,憍陈如比丘就证得阿罗汉果,所以说“我初称解”。在初转的过程当中就完全通达这个四谛法门,就真实地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所以,这个时候如来就印证憍陈如叫阿若多。“阿若多”翻成中文叫最初解,因为他是整个佛陀弟子当中最初开悟的、最初成就果位的一个比丘。这就是一个最早的僧宝的出现,叫阿若多。

“妙音密圆”,这个地方要注意了。我们前面说过,这个地方只要是谈到小乘的修学,都是有迹门跟本门。从憍陈如比丘示现的迹门来说,他是观四谛,当然他观四谛是观生灭四谛。四谛法门主要从声闻法来说,是四念处,主要还是无常、无我。他从四念处当中去观察他的五蕴身心世界是生灭变化的,而这个变化当中没有一个真实的主宰性,因为它要怎么变你控制不了。比如说,我现在要变好或者变坏,你身体要变得更健康或者变得更虚弱,你做不了主。你只知道它会变,但是怎么变是由业力决定。所以,从五蕴身心的变化当中,我们知道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来主宰,所以他证得我空真如而成就阿罗汉。所以阿罗汉的最初证得是我空的真如,他只就是知道在整个根、尘、识当中没有一个主宰的我;但是根、尘、识本身是怎么回事、这个法是怎么回事、它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完全不知道。这个只是一个声闻的迹门。

但是“妙音密圆”讲到憍陈如的本门,他正式证得圆通的。他不但是从四谛当中观察无常、无我,证得我空真如而成就阿罗汉,他更能够观察这个音声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我们解释一下。

音声是个假相。为什么?因为它会变化。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这个假相,而被这个假相所转,那就是标准的生死凡夫,就从这个地方起烦恼、造业了。而一个修首楞严王三昧的人看到一个假相,他马上会作一个观照,就是“你从什么地方来?”这一段我们在前面的三卷半讲了很多,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我们会探本求源:怎么会有声音呢?它从什么地方来?

我们就顺着开始去找,这个声音是从什么地方来?从嘴巴中来,嘴巴也不会讲,怎么会有声音呢?身体也没有声音啊!我们一直观进去的结果,得到一个答案,就是“觅之了不可得”,所谓的“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这个声音只就是一个因缘的和合而虚妄地显现;当因缘消失的时候,它也就消失了。而它的本质就是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

所以他能够从相里面悟入到性,这是一个关键,破妄显真。我们从它的表相而看到一个真实的体性,这个就是“妙音密圆”。“妙音”指的是它一个假相,这个音声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但是你能够回光返照的时候,你就能够看到它的本质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所以蕅益大师说,这里正是说明性音真空,性空真音,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而循业发现。说是怎么会有音声呢?音声的本质只就是一念的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心性,随着众生的因缘而各自循业发现。所以你看,一个音声,一百个人去听这个音声,一百个人听到音声都不一样。这表示什么?表示音声这个法不真实。如果音声是真实的,每一个人听要完全一样,因为它是真实的法。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子,福报大的人听到的音声都是悦耳的,苦恼的众生听到的音声都是刺耳的。这个就是说明什么呢?“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因为我们的心性是受业力的熏习而各自循业发现,所以,我们能够从假相当中把心带回家,就是从“妙音”当中而悟入了“密圆”。这个是说明他成就圆通的情况。当然这个地方成就圆通,就不是阿罗汉了,至少是圆教的初住、别教初地。

“我于音声得阿罗汉。”这个地方讲迹门,我最初是从佛陀的音声的教法当中而悟入了四谛法,证得我空真如,断除见思惑,证得阿罗汉果。这个地方讲迹门。“妙音密圆”是讲本门。

我们看总结,“结答圆通”。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佛陀问我修证圆通的法门,正如我自己所修所证的过程,我个人是认为,以音声为所观境是最为无上、最为殊胜。憍陈如比丘把自己从凡夫到最初成道的修学过程表达出来。

这里有一个地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在整个二十五圆通当中,本来这个六尘应该首先是色,我们讲色、声、香、味、触、法,应该色尘排第一,怎么声尘排第一呢?这个地方有点意思。蕅益大师说,为什么把声音排在第一个呢?蕅祖说,因为“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此方”是就着娑婆世界的根机来说,音声对我们的影响是特别的重大,所以释迦牟尼佛出世是以音声来作佛事,所有的圣道放在音声当中。“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个音声里面有很深的道理在里面。

所以,二十五圆通最初是以音声,所谓的所观境、所闻的声尘,排第一,而以耳根为最后,一个能闻的根排在最后。以音声当作最初,以耳根为最后,这表示一前一后的互相呼应而相契于娑婆世界的根机,有这一层意思,也有暗示其实圆通本根就在声音。

你看我们的净土宗,完全靠声音。说我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么谁代表阿弥陀佛?当然,很多方式。“阿弥陀佛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他要变现什么相貌都可以。你说我们今天画一个阿弥陀佛的相状,也可以;你用玻璃纤维做一个佛像代表阿弥陀佛也可以。但是,最简单的就是音声。你能够念“南无阿弥陀佛”,欸,佛陀就出现了,最简单、最明了、最直接、最了当;然后你把这个声音再听回去,你就跟他相应了,本尊相应了。临命终的时候,这个方法的操作最简单、最直接,因为娑婆世界整个佛法的功德都是靠音声来传递。

【图四】

你看我们中国,为什么发展出这么殊胜广大的梵呗?有多少人是唱《炉香赞》而启发善根。它那个音声就在传递一种圣道的力量。这个当然娑婆世界很适合,因为我们习惯性在六根门头当中,我们喜欢从耳根来吸收圣道。所以这个地方佛陀也就顺众生的根机,把音声排在第一个,把耳根排在最后,是这个意思。

壬二、沙陀观色

沙陀,就是优波尼沙陀尊者,是观察色尘。

我们看第一段,“依色悟道”。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

这个地方先讲他迹门的修学过程。优波尼沙陀翻成中文叫色性空,因为他最初成道是观色尘的本性是空的,而证得无我的真理。

他从座位起身的时候,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说:“我亦观佛最初成道。”为什么说他也是观佛最初成道呢?佛陀最初成道的时候是到了鹿野苑去度五比丘,接下来所度化的就是优波尼沙陀,这是第二个因缘。相对其他比丘来说他是非常的早,所以除五比丘以外就是他了,所以他也说是“我亦观佛最初成道”,我也是在佛陀最初成道的时候而见佛的。

佛陀教他修什么法门呢?“观不净相,生大厌离。”佛陀当初在教导优波尼沙陀的时候,不是讲四谛法,是讲不净观,使令他对色身产生重大的厌离。

这个不净观,在古德的注解当中提出了五种的不净:

第一个是种子不净。就是我们的色身当初它的一个受生的因缘,是由于我们临终的一分爱取烦恼,一个染污的心识;然后有父母的结合,所谓父精母血的一个杂秽的和合体。所以我们当初色身的成立,就是一个不清净的心法跟色法的结合,所以叫种子不净,色心皆不净。

第二个,生处不净。当我们一念的爱取烦恼而投胎以后,所谓的胞胎,所依止的处所是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生脏就是我们说的脾胃,消化系统;熟脏就是把饮食消化以后变成了大粪,蕴藏在大肠当中,叫熟脏。我们的那个胞胎就处在这个污秽的、杂秽的地方,这叫生处不净。

第三个是相不净。当我们出生以后,我们的色身是九孔,两个眼睛、两个鼻孔、嘴巴,乃至于大小便处,经常流出不净。外相是不清净的。

第四个是性不净。就是我们色身的本质,本来就不清净。所以,乃至用大海水把它洗涤,剩下一个微尘,也是不干净的。就是说我们的色身其实找不到一个干净的处所,这叫性不净。

第五个,究竟不净。前面是指的受生,这个地方是讲死亡。我们死了以后,我们的身体慢慢地膨胀、青瘀,然后慢慢慢慢地破裂,长出脓血,然后虫啖,变成白骨,最后风一吹,又回到虚空,究竟不净。

优波尼沙陀最初见到佛陀,佛陀所说的法门是这五种不净。那么他次第地观察以后,对男女的色身生起深重的厌离。当然这个地方还不是圣道,成就圣道要观察诸法的总相,不净观只是个别相,它只是对治爱烦恼。

真正对治我见颠倒的是以下的道理,悟诸色性。这个地方就真实地悟道了,看到诸法的总相了,乃至于能够觉悟这个色身的本质。从最初的种子不净,乃至于最终的究竟不净,显现白骨而变成微尘,最后风一吹而归于虚空。他从头到尾思惟整个色身的过程,生老病死的过程,他觉悟到一个道理:空色二无。这个色法有一定的生起跟还灭的过程。你看色身出生了,然后死亡了,变成白骨,变成灰尘,最后完全消失掉,所以色尘当下是觅之了不可得。那么虚空为什么是不可得呢?因为虚空是假借色尘而显发出来的,色尘既然不可得,虚空也不可得,因为这两个是互相依存的。所以,他看到了色法跟虚空两个都是不可得,它的体性都是毕竟空寂的,而证得了无学道。

所以,他从这个地方证得无我的道理,在生命当中没有真实的自我,那当然就证得阿罗汉果。这一段是讲到他的迹门。

第二段就讲到他的本门了。看第二段,“蒙印命名”。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

到这个地方,佛陀就正式印证我叫作尼沙陀,或者讲色性空。“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

这一段就讲到他的迹门跟本门两种情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相关推荐: 暗夜中的守护者今夜有情穿越之妻主站住,不许跑重生后,我拿下了暴戾首辅大佬小青梅抢婚?许小姐独美不嫁了系统伴我成长,助我无敌永生万界秩序,华夏为尊七零,被纯情硬汉撩得心尖颤八零换嫁后,短命老公长命百岁了激荡年代,我为祖国守边疆召唤魔主李元霸,暴打极品家人!渣爹宠妾灭妻?医妃搬空侯府嫁残王开启我的边疆军垦生涯与妹合租思归何归白月光进门,我带崽离婚你疯什么湛少的替婚新妻叶凡唐若雪扶摇直上:重返官路商途官道:传说中的太子爷老妇只想咸鱼躺,诸侯夺妻修罗场王胥叶凡唐若雪四合院秦淮茹给傻柱生下三胞胎受尽白眼叶凡唐若雪季杨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1 第五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简体版 · 繁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