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时间袁礼升带着自己组建的团队,去了好几个省实地考察。
实话说大部分学校都是需要增加或翻新教室的,但具体要捐助哪一所学校还好回来开会研究。
拿回来的资料很是详细,有学校现有教室的照片,师资,以及学校学生总数和学校辐射内大概人口以及适龄儿童数量。
每所学校都是一本单独的资料夹,从资料数量看去就知道这几个月袁礼升考察了多少所学校。
“刚开始,我们先选一所当成实验点,这些学校你们都去过,你们说说选哪所开始比较合适?”
和王美娟张英一起大概看了下资料,孟小麦问向袁礼升和他几个组员。
小组几人意见很统一,在一大堆资料里袁礼升挑出了那份资料交给了孟小麦。
拿到资料的孟小麦很是意外。
不是自己所想的最为贫穷条件最差的那所,而是一个县城的小学。
“这所学校建于民国时期,当时是一个地主的住宅,后来作为学校使用至今,年久失修加上现在学生越来越多,高年级班级现在已经开始在操场露天上课了,不管是房子的质量还是数量都得尽快解决。”
孟小麦皱着眉头听完,看向王美娟和张英。
“你们什么看法。”
王美娟接过资料又看了一遍点点头。
“确实是迫在眉睫啊,这还属于北方,也不知道这大冷天那些孩子是怎么露天上课的。”
“是啊!”王美娟话落袁礼升接着补充。
“当时我们去的时候温度已经零下了,虽然当时学校给搭了棚子,但效果跟露天也差不多。”
“你呢,怎么看?”
听完孟小麦视线转向张英询问道。
张英随意看了看资料笑了笑问道,“你也不赞成捐助这所吧!”
闻言会议室所有人视线都投向了孟小麦。
孟小麦没有否认合上资料对着袁礼升开口。
“这份资料就不应该送到这里。”
在大家都面露不解的时候孟小麦继续解释。
“我知道这个县比较贫困,要是这所学校是镇小学村小学那还可以解释为县里能力有限顾及不到,可这可是在县里。”
“你去当地应该也去了当地政府,政府人员没有露天办公吧,没有的话就说明条件还没差到让学生大冬天露天上课的份上,再说几间教室能花多少钱。”
“这种情况只能说明县里领导不作为,所以这些资料不应该出现在这里而是出现在他们市里或是省里领导手中。”
听了孟小麦的解释大家都面面相觑,袁礼升拿过那份资料犹豫问道。
“那要把这资料送去省里?”
“不用,这不是我们该管的事,经济开放后面上学的学生只会越来越多,那些视而不见的人就是为了面子也会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说完孟小麦拿出一份其他省份的资料看向袁礼升。
“这个,说说这所学校。”
袁礼升看了眼资料封面上的学校名字马上就开始侃侃而谈,这让孟小麦很是满意,一看就是下了功夫亲力亲为认真去做的资料。
“这个镇子只有一所有四五间教室的小学,学生也不是很多,但经过走访,这个镇子人口并不少,学生之所以少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没送孩子上学。”
“当地属于亚热带地区,山岭地貌,交通不便,土地较少,粮食产量跟不上只能上山挖些野菜和药材维持生计,上学路程较远而且小孩子也都属于家里重要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