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两口子就起了床,按昨晚计划好的,院子里的菜全拔了带回娘家,有些菜秧子刚好种,老母鸡十个,鸡笼不大,关不了许多,万长生杀了两只,一只今日炖汤喝,一只卤了明日路上吃。
带两只给娘家,剩下的六只勉勉强强可以带着,到了庄上过日子,鸡蛋总得有,大不了路上麻烦些。
“娘子,等会我把院门从外面反锁,你带儿子在家里收拾东西,真的有事,从后院也能出去。”
梅娘点点头,最后一日她也不希望有人打扰,她跟万村的人不熟,没什么好谈的。
万长生走后,梅娘吩咐已经起床的儿子,吃了早食就收拾他自己的东西,破衣服就不用带了。
她自己则去灶房炖了鸡,另外一只也赶紧卤上,卤好的鸡在油锅里煎一煎,整整齐齐放进小罐里,这样的天气,吃上两天是不会坏的。
家里还有不少的熏肉,总之能带的都带上。
一想到将来有可能在外地置业,她心里就欢喜,常家村、何村、万家村都不远,在这里许多人都知道她曾经是个寡妇,平安只是一个继子。
换了一个地方,这些就都可以瞒住,他们三个就是亲亲的一家人,平安就是相公的亲儿。
平安吃了早食,看母亲在灶房收拾,他自己就不声不响回了房间。
收拾自己的东西?他没什么东西好收拾,一个大木箱,如果破旧的衣服不带,小半箱子都勉强,当然,明日起来后,自己睡的被子装进去,那倒是能满了。
不过爹说了,被子会捆好带庄子去,师傅是不会要这种便宜的被子。
百草堂,在大周朝算是很特别的存在,全国各地都有医堂,有朝一日,他可否也能做成这样。
跟师父抢生意?他不想这样,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吧。
想起二强,他嘴角微微翘起来,有了这个小家伙,未来的日子才不会一潭死水,他自己过于老成了,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皮孩子,日子才有意思不是吗?
一刻钟他就收拾好了自己的东西。
破衣是不会带的,他娘不说他都不会收拾,从现在起,起码不会穿打补丁的衣服。
银子,差一点忘记了,平安立马从炕洞边翻出自己的银子,二十七两整,另外还有两百个铜板。
这个大公子师傅貌似很喜欢他,过些天他跟师傅提出偶尔采药挣私房钱,应该不会不同意吧?
这边,梅娘也在收拾银袋,五十两放一个荷包里,这些会裹在被子里,剩下的的六两多另外放着,路上说不定就要花费。
这些就是他们全部的家财了。
棉花和一匹厚布,早上让相公带给娘,回头让大嫂帮着做了,剩下的布和棉花也都收拾在箱子里,到了庄上慢慢做了。
一想到儿子日后不在身边,她心里酸酸的,孩子自出生就没离开过她,不说孩子会不会想她,她是真的离不开孩子。
但有什么办法,总不能让大公子带他们夫妻一起吧,这种话如何说出口?
孩子在爹娘面前,师父怎么好教他?严吧,爹娘看着心疼,不严吧,教不出有本事的。
小鸟大了,只能让他飞。
中午边,母子俩收着前院剩下的一点青菜,就来个青菜疙瘩汤,午食简单点,傍晚就有老母鸡汤喝了,这时候,院门外传来嘭嘭嘭的敲门声。
平安呐闷了,爹出门不是锁了院门吗
“长生,长生,开门呐,我是你堂姑,找你有点事。”
梅娘跟儿子一声不吭,那个讨人厌的老姑奶奶,来过两三次了,还是不死心想过继小孙子给他家,真是可怜也可嫌。
“奶,你看上锁了,堂叔他们不在家。”一个男孩的声音隐隐约约传来。
“一日到晚就出门,你长生叔原不是这样的,就是那个寡妇带坏了他。”
“奶,你别这样说,堂叔听到会不高兴的。”
“我怕什么,我是他堂姑,他敢骂我就是不孝,走吧,明日再来找他。”
老太婆一边走,还不忘叽叽嘎嘎地骂她。
梅娘真是气笑了,也是明日就离开,不然她不会忍了。
平安看看他娘,劝道:“娘,不出声是对的,争几句有什么用,明日我们就走了,等我学了本事,日后就在府城帮你们买个大宅子,这里就不回来了。”
梅娘红着眼应了,“好,听儿子的。”
在她心里,儿子才是最最重要的,相公也重要,到底比不上亲亲的儿子。
平安知道他娘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寡妇两个字是娘最不愿意听到的,只有远远离开这个地方,才能听不到别人说这些。
梅娘仿佛忘了刚才的事,安安静静做着午食,老母鸡还没有熟透,但不代表汤不能喝。
梅娘舀了几勺汤在锅里,又煎了两个鸡蛋,放些小青菜,平安看着锅里的疙瘩汤,青青的菜,黄澄澄的煎蛋,白白的面疙瘩,看着很是诱人。
灶旁温温柔柔的小妇人,则是他这一世的亲娘,二十五岁的女子,前世不过刚大学毕业,却当了六年的寡妇,送了公公婆婆的老,如今才过上正常的小日子。
梅娘把两碗都端上桌,转眼看儿子看着她,不由得笑了:“看着娘干什么?娘可是老了?”
平安咧着小嘴:“我就没见过比娘好看的女子,娘,日后我给你买金首饰带,一日换一套,日日不重样。”
梅娘乐不可支:“还日日不重样呢,儿子,日后给娘买一套金的,一套银的,这些差不多就够了。”
这一刻,她真真切切地笑了。
外面说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有一个最好的儿子。
半下午,万长生就回了家,听娘子说了堂姑的事,真是气笑了,四代外的堂亲,竟然说他不敢不孝,他是她儿子吗?
“别生气,明日一大早我们就走了,短时间内不会再回来,就是日后回来,也是短短停留几日,娘子,我们一家三口会留在府城生根,你相信我。”
这一刻,万长生更坚定了外面置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