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层,就是有一步变形,再套用这个公式,一共需要两步能解出来的题。”
“第四层又增加了,可能是需要先算两步、三步之后,才能套用这个公式。”
“第五层,就是需要四、五步,或者非常难的步骤,才能用这个公式。这种题就不不强求所有人都会了。”
常老师点点头:
“对,一般到苏老师你说的第五层,就是考卷上最后一道大题的拔高题了。”
苏阳继续说:
“常老师会通过几节课的时间,把这五个层次的题,全部讲一遍。”
“但是同学们,却不是所有人能全部吸收。”
“因为同学们也是分层的。”
“就像尹老师说的学霸类型的同学,可能通过几节课的时间,就已经能听懂和会做第五层的题了。”
“可是中上游的学生,可能只能听懂第三层,或者第四层。”
“中下游的学生,可能只听懂了第二层。”
“基层差的学生,可能只听懂了第一层,甚至连最基础的公式都没听理解。或者理解了也没记住,不会用。”
常老师叹了口气:
“那能怎么办?”
“课时有限,我只能照顾大部分学生,不可能一直照顾后面基础差的学生。”
“每个知识点都只有几节课来讲,不能拖得时间太长,不然后面的课程都讲不完了。”
“要不你以为我们为什么每个主科老师,都恨不得多占几节体育课,甚至为了占节课抢起来?还不是为了能让学生们多听几遍,多练几道题!”
苏阳摇头:
“可是你留下的那些题,并不是对每个学生都有效。”
常老师一愣:
“什么意思?”
苏阳:
“比如,今天的作业,常老师你留的是10道题。”
“其中,有1道第二层的题,3道第三层的题,6道第四层的题。”
“那就相当于,处于第二层的同学,只会做1道题,其余的9道题他都不会。”
“你留了这么多作业,他只有1道题是经过自己思考,认真做的。其余9道,要么是抄别人的或者抄答案,要么就空着没写。”
“常老师你还很生气,觉得这个同学都不认真完成你的作业。”
“同理,处于第三层的同学,也是这样,他只能完成4道题,其余第四层的6道题,他也不会。”
“而那些真正的学霸呢?他们做了10道本来就会的题,只增加了熟练程度,并没有吸收更多的题型和知识。”
说到这儿,常老师沉思了一会儿,问:
“那苏老师,你觉得这个问题要怎样解决?”
苏阳直接说出答案:
“分层留作业。”
“把同学们分成五层。”
“基础差的同学,本身就在第一层,常老师给他们留最简单的,理解公式、背诵公式的作业。”
“第二层的同学,常老师就给他们留那些比较简单的,直接一步就套用公式的题目。”
“第三层的同学,就可以留有一两步转折,然后再套用公式的题目。”
“第四层的同学,就按照第四层的难度留作业。”
“第五层的同学,直接留很难的题目。”
“这样的话,基本上每一层的同学,都能练习到属于自己难度的题目。”
“在拿到作业的当天,他们能够练习适合自己的难度,复习和巩固自己已经学会的知识。”
“到了第二天,他们已经能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难度后,再把作业向上提一层。”
“第二天,第一层的同学,就可以做昨天第二层的作业。第二层的同学做第三层的,以此类推。”
“最高层的学霸,后面几天基本就可以自己找难题做,查缺补漏了。”
“这样的话,最初把练习题分成几层时,会很麻烦。”
“分层留作业、批作业时,都会有点麻烦。”
“但学生们在每个难度层级都能做到巩固练习,并且一步步提升,会有很大的效果。”
苏阳说完,发现办公室里鸦雀无声。
所有老师都在用看怪物一样的眼光看着他。
(兄弟姐妹们,作者本身不是老师,上面说的这个办法只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并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可能这个办法会比较理想化,但因为写得是爽文,姑且认为它会有效果的。
我只是自己觉得这个办法会有效果。
花费了一整章来写这个方法,也不知道写明白没有,用最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就是【因材施教!老师根据不同学生本身的基础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来安排不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