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莱自然还是向往这些正向情感的,只是这个世界还没有人能给予她,她也不是那么介怀。说到底,这么多世过去了,她已经有了足够的锚稳固着她。
所以,她轻易不会黑化的啦。
林莱自己心态稳定,又为了更稳定的生存环境,她也会拿出该有的上进心,稳固自己天才儿童的人设。
这么一来,她没多久就得到了这个庄园唯一的主人,亚历山大·莱文特真正的注意,被他带到身边培养。
亚历山大·莱文特,雄狮一样的男人,莱文特家族的国王,天才,白手起家创下偌大家业。
林莱心说:‘好莱克斯·卢瑟。’
不管怎么说,在这样一个人的阴影下生存,怎么都算不上轻松。
林莱倒觉得还好,她很懂得摆正心态,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孩子,加上她认为在莱文特庄园的日子,都是在为未来做准备,所以很快就适应了作为一个家族继承人候选的生活。
何况,在地位上升后,林莱基本上物质层面是要什么有什么,教育资源方面,她的家庭教师们一个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虽说很多知识她早就储备,并且超前,所以很多时候她都得注意分寸,不要暴露出自己的“异常”,因此养成了多听少说的习惯,对外表现,就像是个黑洞一样在孜孜不倦地吸收新知识,彻底坐实她身体虽然小,头脑却非常灵活的事实。
还有就是锤炼身体,强壮体魄。
林莱很在意这个,她提出要求,自然得到了满足,很快她就开始了持之以恒地强身健体。
这诸多表现,放在一个小孩子身上,多少还是有些奇怪吧。
亚历山大却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他看到的就是一个在坚持不懈打磨自己爪牙的小小野兽,不管是汲取知识也好,还是强身健体也罢,都是在近乎本能地武装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
自身强大才是强大的基石。
亚历山大的态度,就是莱文特庄园唯一的意志,故而没有人敢嘀咕什么。
相对的,他们对林莱的态度更殷切了。
林莱:‘有种我要成王储的错觉。’
或许这并不是错觉。
随着时间流逝,林莱确实越来越受亚历山大的看重,他亲自撰写了计划书,来敦促她更好得成长。
他人跟着意识到这件事,反应不一。
其中最微妙的,当属马科斯。
马科斯是亚历山大最小的孩子,他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各有各妈,但她们都不是莱文特夫人,所以一种程度上,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之后的发展,都各凭本事。
没想到马科斯这一派弯道超车了。
偏偏弯道超车的,又不是马科斯本人。
马科斯在来庄园前,或许心态还能保持平衡,到底那毕竟是他亲生女儿,在他心目中,多少还是有些父爱在的,可是等真正见到人,见识到了父亲对自己女儿的重视,马科斯还是破防了。
他不可避免地嫉妒起来。
可以说,有父爱但不多。
林莱:“。”
无语归无语,但正如马科斯对她冷漠,林莱同样没办法将他当做父亲一样来敬爱。
一来,他们父女本来就不熟,从她出生到现在,相处时间加起来都不超过两天。
而且如果她不是她,她是说如果马科斯和凯莉的孩子只是个寻常孩子,那她面对这样不负责任的父母,又该如何自处呢?
林莱想到这儿,就不想去纠结原生家庭问题,她也并不缺“父爱”。
对她来说,亚历山大一定程度上担任了她父亲的角色,另一方面,她拥有着好几份更纯粹的、更深厚的父爱。同理,母爱也是如此。
所以,林莱这辈子还是茁壮地、健康地长大着。
相对应的,马科斯·莱文特这样的姿态,就不会伤害到她。
这么想归这么想,可并不代表林莱就不为此感到郁闷。
谁让过去那么多转世,她都拥有着一个正常、幸福的家庭呢,现在一朝摩托变单车,她很难没有落差感。
这时候,也只有自由的未来才能聊以慰藉了。
只是到了现在,林莱都还没有触发关键词,进而得知这个新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新世界。
自主读书时间到。
林莱很懂自我管理地跑去图书室,去按照她的心意找书来看。
这一次林莱翻到了一本由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家罗尔德·达尔所著的《玛蒂尔达》,这本书一定程度上微妙地契合了她的处境呢。
在这本书中,玛蒂尔达也有一对不靠谱的父母,他们放任幼小的玛蒂尔达自生自灭,等玛蒂尔达稍微大一点,想去学校读书时,这对父母认为女孩子读书无用,不愿意送她去读书。幸好玛蒂尔达这时候觉醒了超能力,略施小计,就让被这些小计烦的受不了的父母送她去学校,以图清净。等到了学校后,玛蒂尔达幸运地遇到了一个能真正理解她,并给予她关怀的老师哈尼小姐,最终玛蒂尔达被善良的哈尼老师收养,从此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林莱粗略地翻看了一遍,托着脸颊,又翻回到了某一页,仔细地阅读后,才意识到在这本书中,作者暗示玛蒂尔达获得的超能力是因为长年累月地看书,才获得的可被叫做念动力的能力。
林莱不由在心里感叹:‘我的超能力什么时候能激发出来呢?’
她想要一个既定的目标,来宽慰自己来着。
也不一定非要是觉醒超能力。
过了不到一星期,林莱有了一个新家庭教师安妮·布莱曼。
对方其实更像是保姆,全职照顾她。
安妮·布莱曼年轻、温柔、细心、很有耐心、会弹钢琴,做这份工作前是一名幼儿园老师。
她对林莱很好,还没来由地就散发着母性的光辉。
林莱心情复杂,原因在于等她随后见到亚历山大时,他问她喜不喜欢她的哈尼老师。
很显然,亚历山大以为她想要一个哈尼老师。
退一步说,他很清楚她在自主读书时间都读了什么书,再按照他的解读,去为她做出相应的安排。
而不是通过询问她那本书的读后感,确定她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