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酷实业,徐申学旗下的大型专业电子消费代工厂,其规模以及技术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都算得上是前三的专业代工厂。
四月二十九日的该公司总部基地里,迎来了一个庞大的车队。
徐申学带着不少智云集团的随行人员抵达了这个距离智云集团总部园区,只有直线距离七八公里的威酷实业总部。
这个地方,其实就是之前的威酷电子总部,是已故徐父给徐申学留下的最大资产,也是徐申学二次创业的起点。
只不过现在这个地方已经和四五年前有了极大的区别,原来的简陋五层办公楼以及一批普通厂房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一栋三十多层楼高的办公楼以及辅助的大片裙楼。
这里已经变成了威酷实业的总部基地以及研发中心。
这个地方目前最为核心的作用,就是进行各种生产线所需要的各种专业,定制设备的研发,包括如今最为前沿的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同时还有一个大型的产线测试中心,主要试制各种新产品所需要的生产线。
历代智云s系列手机以及其他的智云集团的新产品的量产工作,就是在这里最先开始的。
一种全新的电子产品从实验室状态走到大规模量产,这里头依旧有着非常大的技术挑战。
如何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量产,这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而威酷实业在徐申学旗下诸多企业承担的核心工作之一,其实就是这一部分工作,把实验室的产品变成工业产品。
而威酷实业的另外一个核心工作,自然是承担起来主要的各类终端产品的代工组装,实现大规模量产了。
而s13手机的量产工作也不例外,将会在这里最先展开,等量产技术难度都一一解决之后,再把相关的技术资料移交给那些大型的专业代工厂下属的大规模综合生产基地,然后进行大规模的量产化。
今天徐申学来这里,就是来看s13手机的前期试生产工作。
徐申学并没有前往高大的威酷实业的总部办公大楼,而是直接前往了旁边的产线测试中心。
到了产线测试中心后,徐申学直接到了其中有个占地面积最大,规模也是最大,甚至因为大量的专业设备部署其中,而显得有些拥挤的一号产线研发测试中心。
这里,也是历代智云手机,尤其是s系列手机的产线研发测试中心。
这个时候,威酷实业的ceo安大宇跟在徐申学的身边,为徐申学介绍着这一条繁杂的测试产线:“徐董,这是我们专门为s13系列手机的量产打造出来的定制组装生产线,利用这一条生产线能够完美的把从供应链各厂家汇集起来的大量零部件最终组装为一台手机!”
“为了节省成本,我们的生产线里实际上大规模沿用了以往的s系列生产线上的设备,s13生产线能够原封不动的沿用s12的生产线上百分之九十五的设备,还有百分之三的设备进行一定的改动后也能够继续使用,只有百分之二的设备需要进行专门的定制新造。”
“同时,这些设备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部分,还是个更上一代的s11手机的制造设备,其中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时候,更是多年前我们在生产s9手机时候所使用的设备!”
“尽管几年过去了,我们的手机越来越先进,但是我们用来制造手机的设备实际上变动不大……当然,这也是我们刻意控制的结果!”
“为了降低新款手机的量产成本,减少改装生产线的新设备投入,我们在研发新款手机生产线的时候,是尽可能的沿用了老旧的设备!”
“这样不仅仅能够降低设备的更替成本,同样也能够节省设备操作人员的培养成本,在部分工序里我们的老工人几乎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只需要根据新手机工艺的技术参数的变动调整设备,那么就能够完全的融入到新设备的生产体系了!”
“目前来说,我们获得的成果还是相当不错的,这也是我们的量产成本能够得到较好控制的原因之一!”
徐申学此时道:“这个是相当不错且实用化非常强的路线,你们做的很不错!”
“控制量产成本,尤其是生产线上的硬件成本投入,这是我之前多次强调的地方,不仅仅在整机组装领域,在零配件生产领域里也要尽可能的做到这一点!”
“设备的整体硬件成本的控制,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跟着一起过来的集团高级副总裁,分管供应链事业群的顾之明道:“徐董您放心,我们的供应链各个链条上,对成本的控制是相当不错的!”
“不仅仅是在生产线的硬件成本控制,也包括其他方面的控制,而在控制成本的过程里,我们也给我们的供应链厂商留下了充分的利润空间!”
徐申学道:“给供应链厂商留下一定的利润空间,让他们有资金,有动力配合我们一起对零配件进行持续的技术研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是整机厂商,不可能什么东西都自己做,还是需要大量供应链厂家一起来搞的!”
当下智云集团里的供应链,其实和寻常厂商的供应链是不太一样的。
寻常厂商寻找供应链的时候,往往是各种压价,提出个各种苛刻条件等等,通过精密的成本计算,最后把采购价卡在供应商的成本线上……典型的恨不得把每一分钱都拿在手里,不给供应商留下一分钱利润。
不过考虑到现实经营情况,很多供应商企业也没办法拒绝,哪怕是不赚钱,甚至小幅度亏损也会答应这些条件,然后试图大规模的产量来进一步降低成本,通过其他方面来赚钱。
因为做了这些苛刻条件的订单不赚钱,甚至小幅度亏损……但是生产线还能维持下去,企业还能维持下去,可以尝试通过其他手段,比如压榨工人工资,降低人力成本,偷税漏税等各种方式维持生存。
但是不做这些订单,会亏损的更多,甚至企业直接倒闭。
以上这种情况,其实在国内的传统制造业里非常普遍,尤其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行业里。
高新技术产业里则是有所改变,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是相当多大型企业的供应链也不例外。
但是智云是个例外!
为什么股票市场里,甚至还有专门的智云概念啊……要知道智云在国内甚至都没有上市,但是国内或者港股的股票市场里的很多企业,也经常会因为智云产品的畅销或受到打压而迎来股价上的波动。
但是其他行业里,可是很少能够看见这种情况的。
这是因为,智云的供应链体系里,采取的是和供应链厂商共同成长的原则。
不会把每一分钱利润都拿走,搞枯泽而鱼的那一套!
智云集团会给供应链厂商,留下一部分利润,以维持生产线的更迭,新产品的技术研发。
再加上智云的订单足够大,这就给供应链企业带来了大量的营收和利润,使得智云供应链体系的一些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上表现的非常好。
尤其是智云产品大卖的时候,他们的股价也会跟着迅速上涨。
当然,智云要是遇到什么危机了,他们不可避免的也会受到持续影响。
最近半年时间里,智云的股价持续阴跌,从六千多亿美金一路跌到现在的五千三百亿美金,市值蒸发了足足一千亿美金。
而一大票智云供应链企业也受到了影响,股价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由此可见,智云供应链的企业,实际上是和智云高度绑定的,不管智云有没有控股该供应链企业。
而智云是如何和供应链企业共同成长,并且高度绑定它们的?
全资收购的就不说,这本身就已经是智云集团的一部分了,比如领域的指纹识别万金科技,铝合金机身领域的安隆精密。
一方面是通过战略投资,成为控股股东的,具体例子就有做屏幕的华星科技以及其他一些公司。
其次则是一部分战略投资,持有一部分股份,但是不控股的企业。
比如同样做屏幕的京东方,做触控ic,同时已经向市场供应指纹识别模块的前顶科技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