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冲儿子悄悄眨眼,父子两个会心一笑。
提起卫衍,太子眼中闪过赞许之色,语气中又有些惋惜:“卫衍此人,医术高妙,机智敏锐。若能为我们所用最好。只可惜……”
“哦?什么稀奇事?说来听听。”太子饶有兴味地挑了挑眉。
太子妃对他敷衍的态度有些不满,又瞪了他一眼:“别光是知道,把我的话也给记在心里。美色误人的事你也该听说过不少,以后可得提着几分小心。”
“行了,你也别再絮叨了。”太子终于发话了:“阿曜天生不苟言笑,你让他学着六皇弟的做派做什么。平日什么样子,进了宫还是什么样子。”
“阿曜,”太子妃殷切地叮嘱道:“凌静姝的事情和我们太子府没什么关系,以后她进了椒房殿,就是徐皇后身边的人。你和她还是保持距离为好。”
进了太子府之后,太子便放慢了脚步。
太子妃总算不啰嗦了,皇太孙松口气,感激地看了太子一眼。
少年老成,看着比跳脱的燕王要稳重多了。可这副模样,想让他说几句哄人开心的话,也是难如登天。
对一个正值韶华之龄的少女来说,说一门好亲事早日嫁人生子才是好归宿。这个时候进宫,看着荣耀体面,将来未必有什么好结局。
皇太孙皱了皱眉,没有反驳,又嗯了一声。
太子妃安静下来,细细品味这句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太子妃心中了然,低低地问道:“父皇是不是又服用了丹药?”
皇太孙对这些琐事不感兴趣,正要拱手告退,忽地听到了凌静姝的名字,到了嘴边的话不由得咽了回去,凝神听了起来。
什么辛苦!燕王根本是借着这个机会争宠。
这一把年纪了,还这么折腾。身体能吃得消才是怪事。
也免得入了徐皇后的眼,再利用凌静姝设局对付他。
是啊!燕王爱上蹿下跳的蹦跶,都随他去。阿曜是大周朝的太孙,也是未来的储君。当然是端庄老成为好。
气氛顿时冷凝了起来。
皇太孙不乐意听这些,皱着眉头说道:“父王可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儿臣愿意辅佐父王,更愿意父王福寿延绵。”
太子妃忍不住白了他一眼:“瞧瞧你,平日里就是不爱说话。和我说话都是这副冷冰冰的样子。见了你皇祖父,可别再板着脸了。”
“可是……”
太子妃轻哼一声,叮嘱皇太孙:“阿曜,燕王挑眉抬眼最是伶俐,又惯会哄人开心。你平日沉默少言,对上他难免会吃亏一些。到了你皇祖父身边,你别整日总绷着脸知道么?没事多说些闲话,哄一哄你皇祖父。”
太子妃:“……”
皇太孙不快地皱了皱眉。
“我辛苦些倒是无妨。倒是阿曜,得替我进宫伺疾,以后每天都要往宫里跑了。”太子半开玩笑地唏嘘着:“总不能让六皇弟一个人‘辛苦’。”
“你一片孝心,我心里明白。”
“没什么可是的。”太子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做彩衣娱亲的孝子容易,想做这大周朝的储君,可不是光靠着嘴皮子就行的。”
太子低声道:“父皇龙体虚弱,今日朝会过后便回了寝宫,连宫宴也没参加。宫宴结束过后,我领着阿曜去紫宸殿陪伴父皇,用了晚膳才回来。”
皇太孙默然片刻,才应道:“儿臣知道了。”
太子妃忙扶着太子坐下休息,然后叹道:“父皇这一病,怕是又要歇上半个月不上朝。殿下又要辛苦了。”
早已等了消息的太子妃快步迎了上来,搀扶住太子的另一侧胳膊,担忧急切地问道:“你们怎么这么迟才回来?臣妾已经等了两个时辰了。”
大概和卫衍脱不了干系吧……
皇太孙眸光微闪,似想说什么,又默默忍了回去。
自从皇太孙定了亲事之后,太子妃对凌静姝的恶感也去了几分。此时提起凌静姝的境遇,难得地透出一丝惋惜:“也不知这丫头是哪一点入了徐皇后的眼。进椒房殿容易,日后想再出来可就难了。”
进了内堂后,在明亮的烛火下,太子苍白疲弱的面色也一览无遗。
“父王,你现在感觉如何?”皇太孙略有些担忧地扶住太子的胳膊,为他分担一些重量。
皇太孙嗯了一声,俊脸上没什么表情。
太子咳嗽一声道:“天已经晚了,阿曜,你先回去休息。明日记得早起,早些进宫。”
只可惜卫婕妤是徐皇后的人,卫衍是不会倒戈相向暗中投诚的。
天黑之后,太子领着皇太孙回了太子府。
皇太孙抿紧了唇角,眼中闪过一丝冷厉的寒光。
太子欣慰地看了皇太孙一眼,皇太孙眼眸中的关切清晰地映入他眼底:“不过,我的身体情形如何,你也该清楚。虽说这几年一直在静养恢复,可惜当年彻底伤了元气,也伤了寿元。”
在儿子面前,太子也没逞强,顺势将重量分担了一些过去,一边低声自嘲:“本王正当盛年,这身体却实在虚弱。将来就算顺利登基,龙椅怕是也坐不了几年。这天下,还是早些交到你的手上为好。”
过了片刻,太子妃张口打破沉默:“说起来,今天在椒房殿里也发生了一件稀奇事。”
皇太孙顺势起身告退。
“卫婕妤又在一旁帮衬着说情,徐皇后便张口允了她的女官之位。还特例允许她带丫鬟进宫。”
太子妃心里暗暗嘀咕着,口中却没再说什么。
徐皇后召凌静姝进宫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忙碌了一整天,身体不算强健的太子已是满脸的疲惫。皇太孙倒是依旧神采奕奕。
太子点点头。
“太医院的太医们轮番来给我看过诊,无人敢明言。只有卫衍敢实话实话。”
“……当时椒房殿里的人都被惊到了,谁也没想到徐皇后竟要召凌静姝进宫。凌静姝那丫头倒是伶俐的很,眼看着推辞不掉,索性主动张口应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