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四年六月初三,中书舍人、翰林院编纂、江南西路经略安抚使韩明率领南下平叛大军回京。
一时间整个汴京城内热闹非凡,都是一片欢声笑语的庆贺声。
官家虽然没有亲自出宫迎接,但是为表重视,指派了内官代替迎接韩明等一众人。
这份重视让无数汴京官眷看的眼馋不已,直呼韩家这是发达了。
韩明虽然想家心切,但是明白身为人臣之礼。
在把代表三衙的那枚虎符交给殿前司指挥使后,韩明风尘仆仆的带着狄谅、狄谘、种诊和王介甫四人,入宫求见仁宗皇帝。
看着面前有些黑瘦一圈的韩明,老皇帝有些心疼的摆摆手。
“不用多礼,给韩安抚使看座。”
“谢陛下!”韩明躬身一礼,安然坐下。
看着短短一年不见的韩明,除了有些长高以外并没有太变样。
“怎么样?现在知道在外领兵的苦了?”老皇帝抿着口茶,笑呵呵问道。
“是,确实不比汴京城内舒服,但是也心安许多。”韩明微微低头回答。
“哦,有意思,看来这一趟没白出去,似乎连境界都不同了。”老皇帝笑意不减。
“说说,说说江西的情况,不论是平叛还是盐法改革都仔细讲讲,你写的那奏报,嗐!跟没写一样。”
听着老皇帝打趣自己,韩明尴尬一笑,毕竟第一次外放干活,身边还没有润笔的,写的什么韩明也没啥条理。
然后韩明简单概括自己这一年的情况。
从千里奔袭,在洪州城下一战破贼军,到狄谅兄弟二人率军东西南北转战千里,不断清扫各地零散盗匪。
中间自然还有一些小趣事,省略不计。
而最为重要的就是在韩明的牵头之下,临时成立的盐法改革司,由蔡挺和曾奉先来主持江西盐法改革。
甚至和地方各种势力博弈,分割利益,合作共赢等。
二人通力合作,在短短半年就取得了巨大成效。
“现在江西方面盐业已一扫陈年弊政,焕发生机,无论是政府财政方面和百姓民生上,都得到极大改善。”
“甚至在扩大一部分盐引的发放数量上后,地区商业方面获得了发展,让很多人从土地脱身,投身商贾。”
“一定程度缓解了因为土地兼造成的底层矛盾,使得江西地界恢复稳定。”
韩明拱手一礼,做了关于江西方面的总结。
仁宗皇帝摩挲着手掌,双眼微眯,不住点头,似乎对于韩明的讲解很是满意。
“那你觉得江西的问题算是彻底解决了吗?!”
听到这话,一旁伫立的狄家兄弟、种诊和王介甫神色微动,这是官家要奏对。
“臣以为并没有。”韩明微微思考,实话实说。
“何以见得?你刚才已经讲了通过此次改革,江西盐业市价稳定,商业获得发展,老百姓和那些人的关系缓和不少,这不就是解决了吗?”
老皇帝说这话时,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就像一位邻家老大爷一样。
“此次盐业改革,仅仅是针对地方的一项弊病,而这只是表面问题,追其根本,还是大宋自开国以来的‘冗兵’、‘冗官’、‘冗费’三冗问题所带来的连锁反应。”
韩明的直言不讳让狄家兄弟和种诊有些汗流浃背,只有王介甫一副欣赏的神情看着他。
“呵呵,你这孩子,倒是敢说!”老皇帝的笑意扩大,乐不可支。
“陛下!”韩明猛然起身,躬身一礼。
“臣之言句句属实,大宋若想改变积贫积弱,实现富国富民强兵的愿望,唯有改革变法方能扭转!”
韩明这一出躬行大礼和话语,让老皇帝有些陷入了回忆。
十几年前,也是在这座宫殿,那位文正公也是在一番慷慨陈词之后,向自己提出了新政之法。
可惜上天并没有给予这位大公无私之人机会,匆匆定下的新政基调,不过一年就再也遍寻不到。
如今改革派的种子一步步的茁壮长大,似有一飞冲天之势。
“这些都是后话,而且也不是你这一个小小六品官能胡言的,予国治理,还是要看东府,看各位大相公的。”
老皇帝轻轻一摆手,把韩明后续的话给堵了回去。
“你们今日也是辛苦了,还特地进宫一趟,先都回去休息吧,待过几日朝会,朕会让人赐下封赏。”
看到皇帝赶人,韩明和王介甫对视一眼,只得躬身行礼,离开了大殿。
仁宗皇帝盯着离去的一人背影笑道:“王介甫,有官不做,宁去做那向导的勾当,看样子,也是有着恒心的”
。。。。。。
出得宫来,韩明看着有些胆战心惊的狄谅、狄谘和种诊笑道:“你们怕什么?话是我说的,要死也是我一个。”
“不能如此讲,天威莫测,官家虽然仁德,但是你这话还是会引起忌讳的!”
种诊作为将门出身的文人,这时候那一套文官作风倒是玩的淋漓尽致。
“哈哈,种三郎啊种三郎,汝父英武、汝大兄、二兄亦是豪杰,你怎地如此胆小。”韩明打趣道。
“你若把我放在战场上,我必不负种家声名,但若是朝堂,我等将门之家,怎能和汝等文人相比?”
种诊有些苦笑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