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保住现在的位置,都已经算烧高香了。
徐朝阳和吴景中积极征询大家的意见,又让他们去走访采纳几个村子的村干部、村民的意愿。
“要民主,不能只顾小部分人,小圈子的民主。”
“我们是人民的干部,不征询人民的意见,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不管什么政策,在我看来都是白搭。”
“县里的领导说,群众的意见并不重要。”
“我倒是偏想看看,到底是县里说的对,还是人民说的对。”
对徐朝阳来说,这又是一场社会实验。
结果不重要,一个县长,就是他一通电话能完全摆平的事情。
他要得是这个过程,要得是看看自己这几年的努力,究竟有没有起到决定性的效果。
吴景中对此表示支持,于是镇上的数个行政村,很快都知道了县里的决定。
村里开会,近百分之九十的村干部表示不同意。
村干部们,包括生产队队长,深入农民群体,征询他们的意见。
这一代的农民虽然受文件教育程度不高,可真心对他们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不提以前,至少这三年,我们镇的确是做了好事的。”
“路通了,有了人养护。”
“种的辣椒、茶,让我们这些跟田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可算见到了一点希望。”
“三年时间,外出打工的少了,在家就能养活自己,谁还愿意出去?”
刘有田哭诉道:“政府只要真心做事,我们不是瞎子,能看不见吗?”
“真要跟你们说的,并那什么镇。”
“我不懂其他的,就问你们一句话。”
“新的领导班子,到底会不会对我们负责。”
“你们政府,说话究竟算不算数?”
垂垂老矣的老人,抓着村干部的手,背后是他苦苦守望的田地。
一年的收获,全家,乃至于全村的盼望。
并镇工作一但落实,新的领导班子就算说话算数,其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也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农作物价格本来就低,靠着政策的扶持,勉强有个不错的收入。
在不考虑天灾人祸的背景下,钱到农民手里,还能有几个?
他们才是最靠政策吃饭的人,政策一变,谁的心里不怕,不慌。
就算一切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新旧领导班子的交接,必然产生一段时间的中空和动荡。
到时候农民真遇到麻烦,去找谁,谁认?
综合各村意见,青山镇全体上下,就只有一句话。
“积极支持县里的工作展开,提供除帮助以外的一切帮助。”
“精神上赞成并镇的具体方针,但受限于物理现实条件,请领导收回成命!”
秦纪中让青山镇的领导回去好好考虑,考虑了近一个星期,就考虑出这个?
“泥人都还有三分气呢!”
“这算什么?”
“一群刁”
本想骂人的他又生生止住,深吸一口气后,也不再去考虑下面的意见。
这个镇,非并不可!
耶稣来了也拦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