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治疗盲肠炎(未溃)
大家都知道经方好用,虽是千百年前的医家经验,但对于许多近现代才认识到的疾病也疗效显著。其实,经方不仅可用来治疗内科杂病,对于一些外科疾病也有堪比手术的疗效。今天,认识下仲景经方中的“手术刀”——大黄牡丹皮汤。可以保守治疗盲肠炎(未溃)。
原文:肠痴者,小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是有脓未全成,非尽无脓也),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此句,在“当有血”句下,《伤寒论》中多有此类例装句法)。
补充:舌证,当有白苔,或黄苔、干燥,诉口渴、大便多闭涩、小便不利,右下肢每不能伸直,转侧维艰。
治疗标的:以少腹有硬结,按之痛,大小便下利为主标的,身热有汗、口燥等为副标的而用之。
各家经验:
治鼓胀。《成蹟录》:1池田屋之妻,患鼓胀三年,腹胀大现青筋,不能步行。2一妇人患鼓胀五年,胀势最盛,已成痼疾。3浪华某氏妻,腹满八九日,饮食如故,小便自利,色如檗汁。均用大黄牡丹皮汤治愈。
治风毒肿。《古方便览》:一男子患风毒肿,愈后,疮口未收,而出水,后脚挛急,疼痛不可忍,用此方痈除,疮口亦痊愈。
治肠痈。《生生堂治验》:小泉源五之男,年二十一,一日更衣,忽腹痛,四肢急缩,不能屈伸,闷呼不忍闻,肛门脱出,下如腐烂之鱼肠者,杂以脓血,心中懊憹,饮食不能咽,医谓噤口痢。迎先生诊之,脉迟而实,按之阖腹尽痛,至于脐下,则挠屈抝闷,先生曰,肠痈也。先渍食于冷水,使食之,病者鼓舌,尽一盂,因与大黄牡丹皮汤,五六日痊愈。
方子:大黄牡丹皮汤。肠痈、小腹肿痞,按之痛,有时发热,自汗,《金匮要略》主用大黄牡丹皮汤。大黄、冬瓜子各95克,牡丹皮7克,桃仁6克,芒硝11克。上剉细,以水三合,煎一合,去滓,内硝溶之,一日分三回温或冷服。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立方意义:本方从桃仁承气汤中去桂枝、甘草,而易丹皮、瓜子二味。《本经》,丹皮主治癥坚瘀血留舍肠胃,瓜子(药皆用冬瓜子,有谓当用甜瓜子)主治腹内积聚、破溃脓血,芒硝泻积热、除蓄结,较大黄为锐,桃仁、大黄均有下瘀血、通血闭之功,合用以除小腹积聚之瘀热而有脓血者。
急性腹膜炎—之大陷胸汤
临床辨大结胸证,要抓住以下特征:一是脉沉紧有力;二是胸腹部位硬满疼痛,按之硬如石。因为其病位比较广泛,“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所以称之为大结胸。 从诊断角度看,仲景所谓的“按之石硬”或“不可近”,一方面说明了病证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则提示医家,凡临证诊疾,有腹部疾患者,必须进行腹诊,亲手切按,以别病情。 比如大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二者均可出现高热,脘腹疼痛拒按以及大便燥结不下等症状,但如果在腹诊中发现按其腹而石硬,就属结胸证,否则便是阳明腑实证。
医案:女,15岁。
病起于外感,高热(395c),头痛,肢体酸楚。至五六日后,突发上腹部疼痛,午后发热更甚,经某医院诊断为急性腹膜炎,准备收住院治疗。 其父考虑到经济比较困难,转而求治于中医。切脉弦紧有力,舌质红绛而苔腻,皮肤亢热,腹部板硬疼痛拒按,大便已七日未解,小便短赤,时发谵语。 此为邪热内陷,与水饮相互凝结而成结胸证,宜急下之。
处方:大黄6克,芒硝6克,甘遂末1克 (另包),冬瓜仁15克,苡米15克,桃仁9克,滑石9克,芦根15克。 煎汤成去滓,纳入芒硝微沸,再下甘遂末和匀,温分二次服下。 初服后约一小时,大便作泻,但不畅快;二服后不久,大便与水齐下,随之脘腹疼痛顿释,发热渐退。嘱令糜粥调养而愈。
按语
大陷胸汤是治疗大结胸证的主方,泻热逐水的力量较为峻猛,临床使用时要注意药量宜轻,中病即止。尤其是甘遂一物,性猛有毒,难溶于水,不但要注意其用量,而且要用粉末冲服,才能发挥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