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悉太子李瑛等人竟敢披甲直闯皇宫,李隆基勃然大怒,立刻将所有人逮捕起来。
自古以来,大多数皇帝对于这样的指控,通常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更何况像李隆基这种依靠政变上台的皇帝,在这方面的神经十分敏感,当然反应也就尤其强烈。
李隆基接到指控以后不作调查,他直接找来宰相李林甫入宫商议。
这次决定太子等人命运不是顾全大局的张九龄,而是企图颠覆东宫的李林甫。
李林甫并没发表任何意见,他只是淡淡说道:“此乃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
不得不说这是李林甫的高明之处,表面上他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可事实上他却帮助李隆基下定废黜太子的决心。
李隆基下诏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全部废为庶人,薛锈流放岭南。
众人还没从这个晴天霹雳中回过神来,第二道诏书接踵而至,李瑛、李瑶、李琚、薛锈四人全部赐死,其母族妻族中在朝任职的官员,也有数十人受到贬谪流放。
这下武惠妃终于赢啦。
十几年来殚精竭虑费尽心机所做一切,总算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可从太子李瑛等人冤死那一天起,武惠妃每天晚上都会被噩梦所缠绕,她就这样无可救药患上神经衰弱。
直到八个月后,武惠妃在梦中突然死去,此后再也没有醒过来,终究还是没有看到儿子李瑁入主东宫的那一天。
只不过就算她没死,也永远看不到这一天。
众所周知,继任太子并不是寿王李瑁,而是忠王李亨。
自从太子李瑛死后,李林甫曾经多次敦促李隆基册立寿王李瑁为太子。
可是李隆基始终无法下定决心,其因有二。
其一,李瑛虽死,但是按照立嫡以长的原则,继位东宫的人应该是第三子忠王李亨,而不应该是第十八子寿王李瑁。
其二,李隆基在盛怒之下一日废杀三子,冷静过后自然会感到伤心后悔,尽管他最疼爱李瑁,可感情上还是有些难以摆脱的牵绊,再加上武惠妃已死,他对李瑁的疼爱随之减弱,因此在李亨和李瑁两个储君人选之间,变得更难以取舍定夺。
后来储君之位虚悬一年有余,太子人选始终定不下来,作为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皇帝,李隆基的烦恼可想而知,时常愁得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下。
善于替李隆基分忧的高力士,他自然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一日高力士趁着左右无人,他不紧不慢跟着李隆基说道:“陛下何必如此虚劳圣心,推长而立谁敢复争?”
言外之意,陛下何必这般殚精竭虑,只要依着年龄大的立,就看谁还敢再争。
一语点醒梦中人,李隆基顿时豁然开朗,他频频点头大笑道:“汝言是也!汝言是也!”
主仆二人貌似闲谈的几句话,使得旷日持久的储位纷争画上句号,大唐帝国的新任太子就此诞生,时年二十八岁的忠王李亨出人意料脱颖而出,正式入主东宫。
对此结果李林甫大为错愕,他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看着册封大典上意气风发的太子李亨,李林甫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忧惧。
朝野上下谁都知道,这场夺嫡之争李林甫一直都是寿王李瑁的坚定支持者,而今李亨突然胜出,这意味着李林甫这些年来所做的努力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而且还跟新太子结下深深的嫌隙。
太子储君就是未来的皇帝,他跟未来的皇帝结怨自然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