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如此,只有一途。太子妃言之有理,皇后要下手,必不会等待多久。表公子要保护皇太孙,唯有先下手,将皇后和庞氏一系清除。”
沈冲闻言,露出苦笑。
“若我遵照,又是如何?”他问。
我说:“表公子若遵照,亦只有一途,便是等。”
沈冲讶然:“等?”
“正是。”我说,“等皇后对皇太孙下手。”
沈冲微微变色:“待得那时,皇太孙岂非危险?”
“世间大胜之机,多是从大险中求得。”我说,“唯有如此,才可遂太子妃心愿,将皇太孙从宫中救出,从此远遁。”
沈冲的眉头蹙起,沉吟不已。
公子在一旁开口道:“如今皇后势大,前策牵连甚广,须从长计议。若只为救皇太孙,唯后策可行,我看可先将皇太孙救出,余下之事再议不迟。”
沈冲颔首:“只好如此。”
我笑了笑。我就知道他们会这么选,因为前策我这般说出来,就是要吓唬沈冲的。
“等到皇后动手,后策如何施行?”沈冲问我。
我说:“此事仍有时日,可徐徐图之。表公子可信我。”
这话出口时,莫名的,我想到了公子方才在马车上对我说的话。我不禁瞥向他,只见他也看着我,唇角微微弯着。
“我自是信你。”沈冲道。
我欣慰一笑,道:“如此,表公子须照我说的去做,必可遂愿。”
隔日之后,王绪府中的雅集如期举行。
虽是国丧,但死的毕竟是人人都不太喜欢的太子,并且他只是储君,也只有内宫和东宫中的人在认真服丧。而出了宫门之外,仍是升平之世。朝廷只禁绝了两个月的游乐,如今刚刚开放,大小雅会便接连不断,连我用来盛帖子的盘子都满得溢了出来。
一大早,我就把还带着起床气的公子唤醒,拉着他去梳洗,仔细地装扮一番。
其实公子生得这般好,就算穿得邋邋遢遢也自有邋邋遢遢的动人。不过这是皇帝重病的数月来,公子第一次在这般聚宴上露面,且王绪等士人与外戚宗室之类的贵胄相比起来清高多了,总爱拿着君子的条条框框挑剔别人的言行举止。故而公子须得比从前更用心些,若能只凭着风姿便倾倒众人,那自是省事许多。
我给公子挑了一顶玉冠,又为他配上了云纹的锦袍。这是前不久才新制的,不大不小,与他身形恰恰合衬。待得穿好,再配上玉饰和长剑,精致俊美而不失阳刚,举手投足间,自有一番翩翩出尘的风华,连青玄都看得目不转睛。
公子看着镜中,眉头微微蹙起。
“不过去一个雅集,须得这般郑重?”
我给他整理着衣褶,似对待自己亲手而为的作品,越看越满意:“公子此去乃是为了大事,郑重些自无坏处。”
王绪也出身琅琊王氏,跟桓瓖的的母亲王氏是族亲,桓瓖管他叫舅父。
所以在王绪的府邸前,公子才从车上下来,就遇到了桓瓖。
他如今仍在皇帝的太极宫用事。宫变之后,与他一同参与之人,大多有了升迁,而桓瓖仍留任原职,他母亲每每与长公主说起,皆愤愤不平。
“你今日不必值守么?”公子问。
“有甚可值守。”桓瓖似乎又恢复了在国子学时那般玩世不恭的模样,“如今宫城中最闲的就是太极宫,我闷得实在无趣,听闻舅父这般有聚宴,便告假出来了。”
公子对他的行事之风早已见怪不怪,不置一词。
“倒是你。”桓瓖看着公子,“今日来的人大多是朝官,无甚风雅倜傥之士,你不是最不喜那些官腔官调,怎今日也来了?”
公子看他一眼:“想来便来了,你尚且不嫌弃,我又有甚可计较?”
桓瓖笑了笑,忽而看向我:“不过霓生也来了,想必这宴上也不会无趣。”
我一愣,道:“子泉公子又取笑我。”
“岂敢岂敢。”桓瓖一副懒洋洋的声调,说着,与公子一道入内。
如桓瓖所言,这宴上大多是朝官,甚少平日公子平日去雅集所见到的那些名士和同龄子弟。当然,这正中我下怀。这些朝官皆出身世代为官的士人世家,不乏豪族名门,除了尚书郎王绪之外,侍中温禹也在其中。
对于公子的来到,这些人也颇为意外。
其实,在公子堪堪踏入园子里的时候,各种目光便由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接着起了一层嗡嗡的声音,或惊诧或赞叹,让我倍有成就感。
王绪是主人,见公子来到,露出惊喜之色,亦迎上前。
桓瓖和公子各与他见了礼,王绪看着公子,含笑道:“不想今日元初亦得空闲,光临敝舍。”
公子莞尔:“晚辈早闻尚书府上雅会贤士云集,心慕久矣,得此良机,特来拜会。”
王绪神色愉悦,与公子寒暄两句,令人将公子引入席间。
在雒阳,只有公子不认识的人,没有不认识公子的人,包括这些以纯臣自居的清高士人。不出我意料,公子来到之后,席间最受瞩目的便是他。
对于他们而言,桓氏也是世家,公子的出身无可挑剔。加上前番公子那些热议一时的诗赋,他颇得士人好感。公子才入席,周围已经聚了不少人来见礼。
温禹乃是公子此行之重,但公子颇沉得住气,不疾不徐地应付着众人,好一会,才走到他的面前。
温禹年轻时与桓肃同为高祖身边的郎官,从前也曾经来桓府上做过客,公子与他不算全然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