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
当朝丞相萧禾的书房之中
萧禾与一位年轻的青衫男子相对而坐。
年轻男子已到萧禾府上一月有余。
他名叫卫倾乃是前扬州刺史之子,先父病逝,遗书一封命其和家姐前来投奔昔日故交萧禾。
沏茶品茗之间,暗自一场谋划正在上演。
“卫倾贤侄!天子登基大典你虽未能前去,然期间详情我都与你赘述。
老夫以为,当今天子绝非恭帝那等酒色纨绔之徒。”(恭帝是嬴征登基之后给那位驾崩的兄长上的谥号。)
萧禾呷了一口茶,放在书案前,神色凝重。
“只是赵家势大,陛下处处受制,无法君临天下。
老夫身为国之宰相,即便拼上身家性命,也务必扳倒赵家,请陛下君临。
贤侄,老夫视你如己出,才敢以机要相授,此事正要你出力。”
萧禾语气激愤,说到激动处几乎拍案而起。
“世伯切勿动怒,当心身体。小侄苦读圣贤书多年,本就是为国尽忠而来。世伯所言,正合吾意。烦请世伯吩咐,小侄必以世伯马首是瞻。”
见卫倾表态,萧禾甚是满意。
“贤侄,眼下有三事急需处置。其一,碍于赵家,老夫无法直接觐见天子,自然无处得知天子真实心意。
“若要悄悄进宫,难于登天。太后执掌禁宫,水泼不进。唯一机会便是,陛下每月都去朝阳寺为生母上香。”说到这里,萧禾眉头一皱。
“老夫与慧能方丈交情莫逆,却不敢贸然在寺内与陛下相见。免得叫赵氏发觉,坏了大计!。”
见萧禾发问,卫倾略微一想,随即答道。
“世伯,小侄以为,世伯与陛下无需直接见面。只要双方会意,可互通声气便好。见面不可行,万一疏漏,后果难料。”
“那以贤侄意思,该如何互通声气?”萧禾精神一振,追问道。
“世伯,陛下驾临朝阳寺,慧能方丈必须接待。
世伯可在方丈禅堂内布置一幅字画,据说陛下冷宫之中读书破万卷。
闻弦歌而知雅意,天子天资聪颖,必定去看。”卫倾胸有成竹,淡然说道。
“如此甚好,贤侄果然聪慧过人。老夫有贤侄相助,何愁大计不成?”
“其二,太后与陛下让老夫任命十三使节,安抚各地诸侯王。十三使节之中,吴王与楚王之处非常难办。”
“这两位诸侯王年纪与老夫相仿,老奸巨猾,一般人恐难对付。若是安抚不好,恐有暴乱。陛下刚刚登基,匈奴大军未退,经不起内外受敌。”
卫倾点了点头:“世伯之意,小侄明白。
若世伯不见弃,这两处使节由小侄一人担当便可。请世伯放心,小侄此去,必保这两位三年安静。”
萧禾如释重负,握住卫倾双手,郑重说道。
“贤侄,此去危机重重,务必小心从事。凡事但求无过,不求有功。”
“其三还需贤侄帮忙。如今都城军权,左卫和羽林卫被长信侯赵吉牢牢控制,军中大半都是赵家亲信故旧。
右卫将军马涛乃是赵家乘龙快婿,军中赵家故旧更是极多。唯有金吾卫归临安王嬴泗掌握,然临安王此人心机叵测,并非无有野心之辈。”
“天子若要当权,无有军权一切都是泡影,犹如镜花水月。”
书房陷入沉寂,卫倾沉吟半晌,开口说道:“世伯,此事关系甚大,必须小心从事。
小侄以为,可三管齐下。其一,世伯向太后与陛下上奏,奏请开设演武堂,与崇文馆职能相仿,为国家遴选武将。
匈奴大军压境之时,此提议太后断不会拒绝。
崇文馆与演武堂负责之人世伯需选好,遴选出佼佼者,世伯可挑选忠义可靠之人,暗自结纳,以作后备。
其二,朝廷即将派兵救援幽州,世伯可向太后与陛下上奏,救援幽州兵员俱是临时招募,战阵不熟,战力难保。
可由左右卫,羽林卫,金吾卫各抽调半数兵将划入军中,此四卫所缺兵将,由新兵中补足便是。”
“援军由武城侯赵信率领,想来赵家不会反对此事。
这样一来,赵氏和临安王对于四卫控制,必然松动。
世伯担任兵部侍郎不下十载,可精选人员投入四卫之中,分化瓦解。
其三最为关键,世伯久居兵部,自然对京城武将颇为了解。
其中必有不少为赵家打压之辈,这些人要么职位低微,要么赋闲在家。
世伯需慢慢笼络,阴与之结。待到起事之时,这些人必是主力。”
萧禾抚掌大笑:“贤侄乃经天纬地之才,卫韬兄泉下有知,当可瞑目矣。
这丞相之位,日后非贤侄莫属。老夫厚颜,想高攀一门亲事。
老夫 小女瑶儿,姿色尚可,幼读诗书,喜爱抚琴。正是二八佳龄,贤侄若是不弃,老夫便把小女许配贤侄。小女若是高攀贤侄,老夫今生无忧矣。不知贤侄意下如何?”
卫倾闻言,起身跪地。
“岳父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一拜。”
萧禾看着面前机敏过人,才华出众的卫倾颇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