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清军入关之后在山东山西二地烧杀抢掠,致使尸横遍野民不聊生,八旗的机动性很强,时刻会对京师构成威胁,忧心忡忡之下,崇祯皇帝只好急召天下兵马勤王。
现如今,大明已经彻底失去了西南和东南地区,仅剩下残破的半壁江山,这些年数十万兵力皆被南贼报销,现在尚且具有野战能力的,也就是边军秦军以及新京营了。
辽东先锋总兵祖大寿在接到勤王令后,态度十分古怪,先是以要防备关外清兵为由推脱许久,后在多次督促下这才不情不愿的开拔,行至辽锦时,恰逢济尔哈朗多铎率兵准备策应关内的多尔衮等部,祖大寿便派人去袭杀多铎,虽然这事没办成但却杀了百十来号清兵。
消息传出之后,清廷上下大为震动,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大清的那些贝勒武官们还以为祖大寿是自己的人,故此在心里根本没什么防范,个中详情就要从崇祯二年时说起了。
那时,洪台吉率大军绕过宁锦防线,抄小道杀入河北直逼京师,这一下可把朱由检吓得够呛,同时对负责边关防务的袁崇焕咬牙切齿,妈的!朝廷每年给辽东投那么多军费下去,结果你这个督师还能让鞑子窜到内地?简直是岂有此理!
之后,袁崇焕在救援京师时被捕择期问斩,当同行的祖大寿获悉这个消息时宛如晴天霹雳,在惊惧不已的同时,也对当今圣上的做派深感寒心,于是此人一怒之下率麾下的关宁军打算退回宁远,不管围攻京师的这些清兵了。
朱由检闻讯顿感惊愕,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祖大寿的兵如果走了之后,京师是十分危险的,于是他便连忙召人商议对策,现在就算发圣旨也没用了,因为人家根本就不听,最终,还是司礼太监王永祚表示,解铃还须系铃人,若要此人回来的话,还得让袁崇焕写封亲笔信才行。
袁崇焕此时已锒铛入狱,听闻要给祖大寿写劝信之后,自是不肯,并声称我死了就死了,何必连累其他人。
但太监告诉他,这信要是写了就可能有活路,没有人不喜欢活着,袁崇焕在犹豫之后便应允了,而效果也非常好,在不断的劝说下祖大寿终于回头。
后来袁被处死,祖大寿于崇祯四年诈降于清,后又逃回锦州,不过这会八旗里还是普遍认为这家伙是自己人呢,权当他是个打入大明的卧底,直到这一次的反水之后,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此獠一直都是大明的人啊!
多铎等部被袭击后,清帝洪台吉便亲自来到当地,并派人给祖大寿带话,不过却不是问罪或者辱骂,而是言辞恳切道,“一别数年,我不畏艰苦而来,便是想要与你见上一面,将军归顺大清或是留明皆不勉强,你我虽然屡有冲突,却只是各尽其责而已,我不会将这点事放在心上。”
他表示,自己既然曾经在大凌河放了你祖大寿,那今天就不会假借会见之名诱捕,世人都说我看错了人,我便想让世人知道是他们看错了人,将军是信守承诺的。
洪台吉虽为蛮夷出身,然胸怀宽广政治手段也极为高超,当祖大寿听到这些话后,也是陷入沉默之中,心里的情绪颇为复杂,最终并未露面。
平心而论,他对这个清帝是有些敬佩的,私底下曾想过,若能把大明皇帝跟大清皇帝对换一下就好了,这样的话,江山何至如此啊。
此时的济南城正在遭遇岳托和多尔衮的大军围攻,守城的是洪承畴的秦军,已经苦苦支撑了许久,他手下的这点人已是强弩之末,若不是发动了城中百姓协助守城,恐怕早就顶不住了。
老百姓都知道鞑子喜欢屠城,一旦被他们杀进来,那么大伙都别想活了,所以在这种想法下,众人倒是干起活来十分的卖力,不过一味的防守也不是办法,只要解济南之围,最关键的还是得坚持到援军前来,祖大寿的部队正在赶来救援的路上。
前段时间,洪台吉连发两道劝降信,一封是给洪承畴,另一封则是给祖大寿妻子的,在前者看来,只要这两人肯归顺自己的话,八旗入主中原指日可待!
洪承畴在看完这封信后并未说什么,只是面无表情的将其烧掉,事实上,他深知朝廷江河日下仅是在苟延残喘,而东虏南贼却以战养战愈发强盛,而且双方都是一代雄主。
如果仅是伪清也就罢了,但现在却是双面夹击,从长远来看,大明彻底完蛋只是时间问题啊。
在这种情况下,最理智的选择是赶紧找一个下家,为自己多准备条后路,不过洪承畴对于选择哪一家还有些吃不准,而且他还想再搏一搏,最起码尽些该尽的责任。
平心而论,他洪承畴是想当个忠臣的,最好是那种力挽狂澜的大忠臣,就像于谦于少保那样千古流芳的人一样,可倘若当不了忠臣,那就退而求其次当个能臣吧。
至于在哪里当能臣,其实没那么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对抗清兵的过程中,朱由检打造的新京营也表现不俗,最起码比各地的守军强多了,这些家伙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见了鞑子吓得腿肚子直打哆嗦。
而新京营的兵卒本就是皇庄佃农,在分了田之后干劲十足,虽然这些地也被层层盘剥了一部分,但好歹落实了六七分,这些被崇祯皇帝给予厚望的私人军队,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也勉强称得上野战部队了。
在前不久枣庄的小规模战役中,一千京营兵卒能跟两百鞑子打的有来有回,甚至一度占据上风,如果不是那些军官太过拉跨,瞎几把指挥,全歼对面都有可能。
要知道这些鞑子可是正儿八经的八旗兵,步甲骑甲皆有,甚至还有数十号红甲兵,可不是那些包衣奴才组成的仆从军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