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不至于。
果不其然,和温体仁想的一样,刑部尚书崔呈秀出班奏报,“陛下,此次辽东惨案,冻死冻伤近百人,令人不忍,出于公愤,温尚书与诸位同僚才有此言。”
“依臣愚见,对于主犯,必须严加惩处,但应当按照律法行事,也应避免严苛刑法,造成暴政,以免过犹不及,好心办坏事。”
崔呈秀是刑部尚书,他说按律法行事,那就相当于是说按照他的意思审案,说白了,就是陛下您说怎么处置我就怎么处置。
朱由检略作思索,缓缓开口,“诸位爱卿所言,都有道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此次辽东惨案,非是天灾,而是人祸,说起来真是痛心疾首。”
“惠安伯张庆臻,身为军需次长,掌军需之事,虽不负责此事,但失察之罪难免。夺左都督,贬为都督佥事,罚俸一年。”
惠安伯张庆臻当即跪倒谢恩,“臣,领旨谢恩。”
“国丈周奎,以次充好,欺瞒朝廷,置我大明士兵于险地,这才造成此次惨案。夺周奎身上所有官职优待,籍没家产,周奎本人收监,监禁终身,遇赦不赦。”
周奎一听这话,直接就晕倒了。
“成国公朱纯臣,与周奎同罪,念其诚信悔过,故网开一面。夺成国公爵位,改封东平伯,罚银三万两,面壁思过,三年之内,不得出府门一步。”
朱纯臣整个人都不好了,世袭的国公没了,但他也没办法。
以前吃空饷,喝兵血,这都不算什么,毕竟大家都这样,可现在因为你以次充好,冻死冻伤了近百士兵。勋贵依靠的就是士兵,你现在这样弄,相当于自己把路走绝了,任谁也说不出什么。
朱纯臣颤颤巍巍的跪倒在地,“臣,领旨谢恩。”
“辽东因此受灾的士兵,除了按例抚恤之外,将此次抄没罚没的财物,尽数分发于受灾士兵。”
“都散了吧。”
“臣等告退。”
待散了朝,王承恩走到朱由检身旁,“皇爷,皇后娘娘带着太子殿下在乾清宫里跪着呢,说是请您责罚。”
历史上,崇祯皇帝和周皇后感情就很好,周皇后懂规矩,知礼仪,有分寸,现在的朱由检与周皇后感情也不错。
明朝历史上的帝后感情,基本上都很好。
像朱元璋与马皇后,朱棣与徐皇后,朱瞻基和孙皇后,朱翊钧和王皇后。
朱佑樘与张皇后那就更不用说了,人家一辈子就娶了这一个。
不过,像朱厚熜与他的皇后,怕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另外,明朝后宫干政的情况,也比较少。虽然很少听到明朝后宫干政的情况,但只能说是较少甚至是极少,不能说是没有。
典型的,就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张氏。
这个张氏,从燕王世子妃,到太子妃,到皇后,到太后,再到太皇太后,一路走来,倒是颇具传奇色彩。
不过,这个张氏干政干的很厉害。
明宣宗朱瞻基的遗诏中就提到,凡朝廷大政均奏请皇太后张氏和皇后孙氏而后行。
可见一斑。
明英宗朱祁镇是幼年继位,无法理事,就由太皇太后张氏摄政,三杨辅政。
这个张太皇太后,可是经常派人到内阁询问政事,美其名曰是防止宦官王振擅权,不过王振就是一个太监,怎么可能擅得了权呢。
要是说唐朝的太监擅权,那倒不奇怪。可明朝的太监,是不可能擅权的。
就像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不照样被崇祯皇帝一个十七岁的毛头小子轻而易举的拿下了吗。
不过就是弄一个师出有名罢了。
可周皇后和那些人不一样,她懂大体,识大局,从不过问朝政,朱由检也是很欣赏她这一点。
“去告诉皇后,父债用不着子偿,让她带着太子回去吧,一切照旧,不必放在心上。”
“另外告诉皇后,朕今晚去坤宁宫过夜。”
不久,国丈周奎因深感罪孽深重,留下一封忏悔书后,在狱中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