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御史、给事中这些品级较低的官员而言,文官的大佬们反而是缄默不言。
内阁首辅李国普,左次辅孙承宗,这两个人马上就要致仕了,人家就等着回家养老了,压根就不跟这些人掺和。
右次辅张瑞图,马上就要接首辅的位置了,自然也没必要在这个节骨眼去得罪人。
剩下的两位大学士,毕自严,杨景辰,自持身份,不能轻易开口。
吏部尚书温体仁,这家伙会体察上意。
历史上,崇祯朝内阁成员频繁更换,唯独温体仁从崇祯三年入阁到崇祯十年致仕,是在任时间最长的内阁大学士。
温体仁能辅政这么长时间的原因有三:一,精明干练。人家确实有能力,处理政务那是井井有条。
二,清正廉洁。人家从不贪污受贿,亦或是人家贪污受贿了,但你就是抓不着把柄,这就可以说是清正廉洁。
在明末那个风气之下,这一点很是难得。
三,体察上意。温体仁特别善于迎合崇祯皇帝,总是顺着崇祯皇帝的意思来。
这一点,就确保了温体仁圣眷不衰。
现在也是如此,温体仁特别善于揣摩朱由检的意思。
只不过现在朱由检对于朝堂高层,并没有太大变动,基本上是论资排辈,一个走了一个补,这就导致温体仁并没有如历史上那般早早的就入了阁。
温体仁出班,躬身道:“陛下,国丈周奎,成国公朱纯臣,二人身为皇亲贵胄,不思忠君报国,反而知法犯法。”
“辽东惨案,二十六条人命,俗话讲,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依臣愚见,当处以极刑,以安军心。”
温体仁此话一出,引得众人纷纷投去不可思议的眼光。
温体仁,你老小子,是真勇啊。
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这两个人,一个是世袭国公,一个是当朝国丈,这两个人背后不知牵涉了多少人,你这可就把他们全得罪了。
不说别的,就说国丈周奎,那可是皇后娘娘的亲生父亲,你要杀人家亲爹,这要是小枕头风一吹,可够你受的。
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可都是不共戴天之仇。
温体仁他也不傻,他自然不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现如今,朱由检已经表明了态度,那必然是严加惩处。
不过,再严加惩处,那也得有个度,那这个度在哪?温体仁就把这个度给朱由检递上去了。
按照大明律,最严重不过就是死,现在,温体仁直接就提议,将朱纯臣和周奎处以极刑,就是判了两个人的死刑。
不过,温体仁知道,凭借朱纯臣和周奎两个人的身份,死刑,是不可能的。他也知道,自己这么说,也有点过了。
不过,正是因为他说的太过了,才留给了朱由检回旋的余地。
你要是和其他同处在一个房间,你想要开窗通风,或许有人不同意,但你要是先提出把房顶掀开,然后再提出开窗通风,这样就能达到目的了。
温体仁也是这么打算的,不过,这个回旋的余地,不会是朱由检本人提出,而是由其他臣子提出。
刑部尚书崔呈秀,那是干嘛使的,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挥作用的。
至于说得罪皇后,那温体仁压根就不怕。
他了解朱由检的脾气,绝不会被皇后所左右的。
皇后要想说话有分量,那最起码得等到太子殿下登基,她当上太后以后,说话才能管用。
不过,从温体仁的年龄来看,等到太子殿下登基,他的坟头估计都长草了。
就算是死后被刨坟戮尸,挫骨扬灰,那他也看不到了。
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我现在痛快了就行呗。
温体仁话说完了,其他的文官都不说话了,因为没必要说了。
你温体仁直接就要弄死朱纯臣和周奎,都要判死刑了,都把路堵死了,那我们也没得说了。
总不能说,等朱纯臣、周奎两个人死后,请和尚道士做法,让这两个人灰飞烟灭,永世不得超生,让他们起两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