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豪格背后有三个旗支持,但也只能和两白旗的实力大致持平,占不了什么优势。
多铎清楚的知道这个情况,所以直接和豪格顶了起来。
豪格和多铎僵持不下,在场的,掌管两红旗的庄亲王萨哈廉,掌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则成为了关键人物。
郑亲王济尔哈朗深受黄台吉信任,黄台吉对他也挺不错,他是支持豪格的。
萨哈廉这个庄亲王的爵位,是当初黄台吉给的,镶红旗旗主的位置,也是黄台吉提议的,他本人又经常和豪格在一块,他也是倾向于豪格的。
只不过,虽然两红旗都在他的手里,但是,正红旗基本上都跟着代善战死在沈阳了,他的镶红旗接连征战损失不小,别看他现在手里有两个旗,但实力还不如之前的一个旗。
为了保存实力,他也知道自己没有自己的父亲那样的威望,所以并没有旗帜鲜明的支持豪格,而是说了几句不疼不痒的话,隐隐的有那么几分支持豪格的意思。
多铎一看,济尔哈朗支持豪格,那是预料之中的,他不支持,那才叫奇怪。
可是,多铎一看萨哈廉不敢出头,那可就来劲了。胸脯一挺,脑袋一扬,坚决表明态度,必须得让睿亲王多尔衮当大清国的皇上,其他人谁也不好使。
在豪格看来,两黄旗,正蓝旗,都在我手里,郑亲王济尔哈朗支持我,庄亲王萨哈廉也支持我,八旗里面六个都支持我,你多尔衮,你多铎算个什么东西呀。
豪格也明确表示,大清国的皇上,非我莫属,你多尔衮想都不要想。
里面吵的是不亦乐乎,外面也没有闲着。
两黄旗的士兵和两白旗的士兵,刀都拔出来了,两拨人看着对方,眼睛里都快冒出火星子来了。
鳌拜听着里面的动静,觉得这事很难善了,靠嘴恐怕是说不出什么来了,干脆,还是动手吧。
鳌拜那对黄台吉父子,那可是忠心耿耿,带着人就冲进去了,表示必须得让先帝的儿子继承皇位不可。
两白旗的士兵一看,你进去了,我们不能好干看着呀,抄刀子也进去了,表示必须得让睿亲王当皇上。
双方顿时剑拔弩张,明晃晃的刀枪散弥漫出杀气。
多尔衮还是有大局观的,他一看这架势,明军还虎视眈眈的,这时候要是再内斗,那岂不是便宜了明军。
所以,多尔衮提议,由先帝的小儿子福临继位。
福临也比历史上提前出生了,此时还没断奶呢。
多尔衮一提让出福临继位,还没等豪格反对呢,郑亲王济尔哈朗立刻表示不同意。
福临是布木布泰生的,这个女人,原来是黄台吉的妃子,后来为了拉拢林丹汗又将她送给了林丹汗,再后来多尔衮率军攻打林丹汗,又将她抢了回来,关键是据说在路上还和多尔衮还不清不楚的。
回来以后,为了拉拢蒙古人,黄台吉依旧是恢复了布木布泰的身份,也临幸了她。
但是,按照时间推算,福临的身份,存疑。
济尔哈朗当然不可能答应让这么一个身份存疑的娃娃继承皇位了。
不光济尔哈朗不同意,萨哈廉也不同意。黄台吉又不是没儿子了,就算黄台吉没儿子了,不是还有他大侄子我呢。
再怎么着也不能让一个身份存疑的吃奶孩子继承皇位呀。
豪格就更不可能同意了,到手的皇位,谁愿意让出去。
结果双方不欢而散,豪格则如愿以偿的成为大清国的新皇上,济尔哈朗和萨哈廉选择继续跟着豪格。多尔衮、多铎两兄弟则是率兵出走。
建奴的原本就羸弱的实力,又分裂了。
多尔衮和多铎率兵离开的时候,范文程、宁完我等汉奸,也选择跟随多尔衮离开,因为他们洞若观火,知道豪格远不及多尔衮。
更重要的,布木布泰也选择跟随多尔衮离去。
黄台吉死了,她知道自己娘俩不受待见,所以选择就跟随多尔衮。
布木布泰这跟着多尔衮一走不要紧,豪格瞬间就明白了,怪不得多尔衮想让福临继位呢,合着那是他的孩子呀。
豪格一想到自己老爹头上的绿油油的一片,气的呀,当即就要率兵攻打多尔衮,但被济尔哈朗和萨哈廉拼死拼活的拦住了。
新任辽东总兵刘俊,听了这些情况,啧啧称奇,建奴人不多,但事还真不少,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