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卖国贼溥仪
直奉大战,最后以吴佩孚的失败告终。
这个结果对于北洋时期的人来说,多少有些遗憾。
原因很简单,就目前的乱世而言,吴佩孚是最有能力统一全国的。
大家早就受够了连年战乱,无时无刻不期待着有人能够统一全国,让他们能够过上安定的日子。
现在最有希望横扫天下的吴佩孚败了,这也就意味着动荡的年代还将持续。
要是吴佩孚光明利落的败在张作霖手中,那他们还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毕竟技不如人,也怪不得他人,只能说吴佩孚没有那个能力结束战乱。
可偏偏并不是吴佩孚的问题,而是冯玉祥背后捅刀子,使得吴佩孚惨遭大败。
按照直奉双方实力分析,要是吴佩孚没有遭遇冯玉祥这一出,那张作霖肯定不是吴佩孚的对手。
所以千错万错,都是冯玉祥这个临阵倒戈的小人的过错,害得他们还将持续更久的战乱。
“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在战争最为关键的时刻,背刺直系,临阵反水,导致了直系的失败。”
“一般认为,冯玉祥背刺直系是为了自己上位,但其实冯玉祥临阵倒戈的原因并没这么简单。”
“而冯玉祥倒戈后,为了立人设,选择驱逐身在紫禁城的溥仪,造成的影响也非常大。”
“比如说,张作霖就非常生气。”
“按常理而言,张作霖出身草莽,他的伯乐是徐世昌。”
“溥仪只是前清的退位皇帝,对张作霖并没有提携之恩,两人貌似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张作霖对此为何会生气呢?这事说来话长。”
张作霖:冯玉祥把溥仪驱逐出京城,完全打乱了我的部署,让我如何能不生气。
虽然他没有承溥仪的恩情,但溥仪对他有大用,必须要善待溥仪。
当他得知冯玉祥把溥仪赶出了北京城,他对冯玉祥做的蠢事异常愤怒。
他在东北称王称霸,可并不安定,还时刻面临满清遗老遗少的复辟威胁。
当然了,凭借他手中的兵力,他自然是不惧那些遗老遗少的。
可问题是那些满清遗老遗少勾结小日本,想要复辟满清政府,这就让他不得不警惕了。
小日本虽然讨厌,但实力确实强大,他不得不忌惮。
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他才选择拉拢溥仪,就为了应对那些遗老遗少和小日本联手搞事情。
为了博得溥仪的好感,他不知道送了多少银钱给溥仪补贴用度。
可现在冯玉祥把这一切都搞砸了,硬生生的把溥仪推向小日本,他自然生气了。
“关于冯玉祥和直系的矛盾,要从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大战后开始说起。”
“直系大败奉系后,曹锟就对军事不感一趣,开始专心参选总统。”
“而参选总统需要竞选经费,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吴佩孚认为,与其把有限的资金浪费在竞选总统上面。”
“还不如利用这笔钱去买军火扩充武装,为日后统一全国打基础。”
“但曹锟对此不以为然,坚决要选总统,曹、吴始终谈不拢。”
“于是,两人就此闹掰。”
“吴佩孚一怒之下,不在北京待了,跑回洛阳大本营,让曹锟很没面子。”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原本只是直系边缘人物的冯玉祥站了出来,他对曹锟大献殷勤。”
“为了能让曹锟当选总统,他忙前忙后,大肆张罗,最终赢得了大哥曹锟对他的信任。”
“而曹锟也是投桃报李,让冯玉祥一飞登天,搞得吴佩孚很没面子。”
“因为这件事,吴佩孚和冯玉祥结了仇,也导致身为直系二当家的吴佩孚没少挤兑冯玉祥。”
“比如,吴佩孚故意找茬,免去了冯玉祥的督军一职,改任为陆军检阅使。”
“冯玉祥丢了地盘,失去财政来源,手里仅剩军队,被吴佩孚卡住命门,发展受到限制,这也是他后来要发动北京政变的原因之一。”
曹锟:我后悔没有听吴佩孚的话,没有看出冯玉祥的不臣之心,结果导致如今这局面。
一想到冯玉祥的临阵倒戈,从而导致直奉大战失败,而他也被冯玉祥软禁起来。
他就后悔不已,痛恨当初固执己见,没有听吴佩孚的忠告。
当初冯玉祥在他跟前鞍前马后,为他竞选总统跑上跑下。
也正是这样,他当选总统后,就对冯玉祥大加封赏。
那时候吴佩孚就告诫过他,说是冯玉祥这人品行不行,不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可他以为吴佩孚只是忌惮冯玉祥才这么说的,就没有当一回事,依旧我行我素。
可万万没想到,他对冯玉祥有知遇之恩,却还是被冯玉祥背叛。
他此时此刻万分后悔没有听信吴佩孚的忠告,要不然如今也不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更是让直系势力的大好形势付之一炬,彻底断绝了统一中华的希望。
“这件事站在吴佩孚的立场上想一想,貌似没什么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