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每每提到三国,总是绕不开曹操这个人物。
三国纷乱,群雄并起,然而最为耀眼的也不过其中几位。
曹操以其复杂之性格、功过之评说,在起承转合的历史舞台上经久不衰。
说起曹操,各有评述。
他身份多重,既是政治、军事家,也是文学、思想家。
战场上,以少胜多、胜不骄败不馁。
用人上,不计前嫌,唯才是举。
文学上,开建安之风,扬豪迈之气。
他以绝佳的人格魅力征服古今,在星辰浩瀚的历史银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曹操生于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字孟德,小字阿瞒。”
“曹操从小就很机敏,但是他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
“灵帝熹平三年,曹操通过举孝廉的方式做了郎官。”
“灵帝光和元年,曹操因受其堂妹夫牵联被免职,但于次年再次被朝廷召回,仍任议郎一职。”
“灵帝光和七年,黄巾军起义,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
“因讨伐颖川的贼寇有功,升迁为济南相。”
“任济南相期间,曹操罢免依附皇亲国戚的官吏,禁止滥设祭祀等活动,使得济南逐渐安定。”
“但当时卖官制度风行,曹操不肯迎合权贵,托病辞官。”
“灵帝中平六年,董卓发动叛乱,废汉少帝刘辩,另立刘协,即为汉献帝。”
“随后,董卓上表推举曹操为骁骑校尉。”
“但曹操因不愿接受董卓的举荐,改名更姓后逃回老家。”
“曹操在逃亡至中牟县时,被当地亭长逮捕,遣送至县里,后因有人为其求情,曹操得以释放。”
“回到陈留郡的曹操散尽家财聚集士兵,为讨伐董卓做准备。”
“献帝初平元年,袁绍、袁术等人号召联合各路诸侯,组成同盟军,以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
“曹操以代理奋武将军的身份加入盟军,并且提议袁绍联军立即出兵董卓,遭到联军盟主袁绍的拒绝。”
“于是,曹操独自领兵去攻打董卓,在汴水失利,曹操的军队损失惨重。”
“后因其堂弟曹洪把自己的马匹让给了他,曹操才得以逃脱。”
“献帝初平二年,曹操协助东郡太守平定盘踞在附近的黑山贼。”
“因功封为东郡太守,设郡治于东武阳。”
“此后曹操接连讨伐黄巾军,因镇压黄巾军有功,曹操被迎为兖州牧。”
“任职兖州牧期间,曹操继续讨伐黄巾军,追其至济北,收获降兵三十余万,改编精锐为青州兵。”
“同年,袁绍与袁术之间产生矛盾,曹操联合袁绍多次讨伐袁术,使其败走淮北。”
“曹操的父亲在董卓作乱之际,前往琅邪避难,结果被陶谦杀害。”
“曹操以为父报仇为由,在献帝兴平元年征伐陶谦,征伐期间一直屠戮徐州百姓。”
“在曹操征伐徐州之时,东郡守备陈宫与陈留太守张邈叛变,迎吕布为兖州牧。”
“曹操势力范围仅剩有甄城和东郡的范,形势异常危急。”
“曹操急忙回军攻打吕布,双方胶着对峙了百余日,最终因蝗灾大起各自退兵。”
“随后,吕布又率兵来攻,被曹操出奇兵制胜,击败吕布后的曹操陆续收复各个县。”
“献帝建安元年,汉献帝从长安东归,曹操派遣部下曹洪领兵向西迎接汉献帝。”
“袁术的部将苌奴与卫将军董承想拦截曹洪,未能成功。”
“曹操被任命为大将军,后因袁绍不愿在曹操之下,拒绝接受太尉之职。”
“曹操便将大将军一职让予袁绍,改任司空兼车骑将军。”
“曹操此时手握大权,经常以汉献帝的名义命令各路诸侯行事。”
“建安三年,曹操东征徐州,进攻吕布。”
“在曹军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
“十二月,吕布部将魏续、宋宪等生擒陈宫,归降曹操。”
“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
“曹操将吕布、陈宫、高顺等人处死,收降吕布部将张辽以及泰山豪杰臧霸等人,占据了徐州。”
“不久,张绣听从谋士贾诩之计,投降曹操。”
“曹操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解除了后顾之忧。”
“曹操经过数年经营,实力大涨。”
孟浩然: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能打的猛人一大堆,那谁才是曹魏的第一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