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是父,在朝廷是上司,蔡攸对蔡京纵然有很多不解,也只能放在心里。
而且朝堂上,父子同为官的很多,都是一家人相互扶持,如果蔡攸反对父亲,将会被人耻笑为不孝不义。
直到当时还是三品言官廖天明找到他。
苏轼公然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被皇上贬到了外地。
朝堂上只要有大臣对变法有不同意见,很快就会遭到打压。最后发展到,欧阳修朝堂吐血辞官,谢良实地探查遇刺,蔡攸才感觉到了不对。
恰好此时,廖天明找到了他,拿出了他弟弟在苏州的执行青苗法的一些证据,并且问他:
“蔡大人,苏州是富裕之地,他们需要的贷款,远远不及其他地区,这是为何?
就连山东,遭遇大灾,可他们收上来的贷款金额,比苏州还多。他们连饭都吃不上,拿什么还贷款?”
廖天明的质疑很明显,如果不是官府强迫,普通老百姓哪里有钱还贷款?
老百姓还不起,自然有带头的中小地主还。
如此一来,全国各地的中小地主的财富,全部进入了朝廷,而他们,开始卖儿卖女了。
一些气愤不平的中小地主,千里跋涉,想进京告御状,结果半路就丢了性命。
一身正气的蔡攸,很快明白了廖天明的想法。
朝堂无人对抗蔡京,唯有他这个儿子。
蔡攸很痛苦,公开对抗父亲,不明真相的人,肯定会议论他不仁不义。
可是他不站出来,再过几年,大宋将千疮百孔,百姓将流离失所,敌国也会趁虚而入。
国与家之间,蔡攸选择了国。
被蔡京一手遮天的朝堂,终于出现了异样的声音,而这个声音,是蔡京的儿子蔡攸发出来的。
蔡攸公然质疑父亲:“为何地方上递上来的劄子,都是赞美青苗法?泱泱大国,就没有不同意见?
为何谢良会遭流民杀害?杀害朝廷官员,是灭九族的大罪,他们杀一个查看民情的好官干什么?
而且护送谢良的羽林军,是吃屎的吗,连流民都对抗不了?
还有地方官员,无人出面护送吗?”
一连串的为什么,问得皇上都疑惑了,蔡京心里恨啊,可是自己的儿子能怎么办?总不能把他也杀了吧?
虽然蔡京狡辩躲过了一劫,可是对青苗法质疑的大臣,越来越多了。
回到府上,蔡京勃然大怒,而蔡攸也是刚正不阿,父子俩吵得跟仇人一样。
很快,青苗法带来的负面影响随之而来。
西夏看到了大宋老百姓的怨声载道,快速出兵,对边境进行侵犯。
周清月带领二十万大军出征,节节败退。
皇上慌了,可是此时的朝堂,内斗严重,只顾自己利益,无一人愿意出征。
蔡京把廖府视为眼中钉,认为是他们挑拨自己与儿子的关系,便提议让廖天意出兵征战。
廖将军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此时的廖府,皇后多次关禁闭,皇上对廖府也极度不信任,蔡京也时刻找机会除掉他们。
廖天意出征,先不说西夏强悍,万一出现奸细,他将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