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卫军的特殊性以及整个军事体系的复杂性,都是为了避免某个军种一家独大,某个将领手握重兵乃至发动叛乱。
此外大楚帝国除了在制度以及人事上进行掌控外,还通过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来更好的掌控军队。
古代军队想要造反的话,很简单的……带着冷兵器就能造反。
而到了近代军队的话,想要造反就比较麻烦了,因为近代军队是用枪炮的,而枪炮这东西想要发挥出来作用,是需要大量持续的弹药。
通常来说,一线部队在和平时期里,自身所储备的弹药是有限的……并且一线部队里的弹药日常时候其实也是储备在专门的弹药库了,士兵手中的弹药其实不多的,炮弹也没多少。
军队想要造反的话,还得先确保夺取该部队所有的军械库,弹药库等,这样才能够获得满足基本作战所需要的弹药。
但是也只是基本弹药而已……因为一线部队里储备的弹药,只能满足短时间的高强度作战所用。
往后的话,就需要后方更高级别的弹药补给。
而后方的弹药,往往是存放在军,乃至集团军所管辖的战略仓库里。
而即便是获得了军乃集团军级别的储备弹药仓库,也远远无法满足其弹药所需……因为越是先进,战斗力越强的军队,其弹药消耗量也越大。
一战前夕,各国战前也储备了大量弹药,开战后弹药配发给前线各部队后却是发现,弹药的消耗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估。
比如法军,一战之前按照法国将军们的预估,战争爆发后一天预估消耗一万多发炮弹……这个数字是不是听上去已经很多了。
但实际上,开战后法军在战况激烈的时候,多的时候一天消耗二三十万发炮弹!
哪怕算平均,开战前期一个月也得消耗近百万发,开战两年左右月消耗激增到四五百万发。
对面的德军在1918年巅峰时期,月消耗炮弹八九百万发。
特别的夸张!
原时空一战里各国的战前弹药储备,在战争爆发的头几个月里就相继消耗完毕,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的战争模式就变成了:一场大规模战役结束后,军队停止行动,采取战略防守的姿态,以等待后方生产采购弹药并运输到前线储备-储备一段时间后拿着这些弹药去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由此可见,近代以后,尤其是装备了速射炮,机枪后的近代军队弹药消耗量是有多大。
同时近代军队使用的弹药,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搞出来的,子弹和炮弹这些东西,看着似乎没什么技术难度,但实际上是需要一整套的工业体系支撑的,得由专门的兵工厂进行生产,而兵工厂需要后方一大堆的上游供应商提供设备,原材料。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叛军把手中的战备弹药消耗光之后,很难获得补充……除非能够控制大片地区,使用该地区里的兵工厂进行生产,并且这片地区里还能给兵工厂提供原材料以及设备。
这也是为什么大楚帝国里宁愿大老远从东亚地区往全球运输武器弹药……也不愿意在美洲,非洲以及印度,欧洲等地区里建设兵工厂的缘故……哪怕是这些地方里的直辖领地也不建设兵工厂。
大楚帝国里的五大武器公司,其主要的生产基地清一色都是在东亚地区,准确的说是传统华夏本土地区。
其他地方的虽然也会有兵工厂,但是主要是用来修理枪械的,普遍规模都很小不具备大规模战时转型生产枪炮弹药的能力。
其中最为典型的应该属于‘加的斯里的军械所’‘,这家公司由欧洲武器贸易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的兵工厂,是一家典型的修理,翻新枪炮的工厂,并且只具备修理返修十一毫米口径的单发以及连发步枪的能力,甚至连八毫米无烟药的二十七型步枪都无法修理。
为什么无法修理……因为政治上不允许。
楚军宁愿在东亚生产出来枪炮弹药,然后大老远的通过船只运输到欧洲去……也不愿意看见欧洲地区里的直辖领地具备枪炮弹药的生产能力……哪怕是加的斯这样的直辖领地上也不愿意看见。
大楚帝国对国防产业的控制,一向来都是非常严格的,数十年来除了早期的时候短暂的允许部分特许企业,如李氏制铁进入过武器行业外,后来除了五大武器公司后,就没有其他企业获准进军过武器行业了。
哪怕是在海外地区有着武器修理返修工厂的各地区武器贸易公司也是属于五大武器公司序列。
如欧洲武器贸易公司,它是大楚帝国武器贸易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大楚帝国武器贸易公司,由五大武器公司联合投资组建。
大楚帝国不仅仅不允许其他企业,包括其他的官方企业进军武器行业,同时也严格限制武器主要生产基地的所在地。
基本上,除了传统的华夏本土地区外,其他地方是不可能看见大楚帝国的大规模武器生产基地的,哪怕是后来占领的中亚,东欧,西伯利亚,南洋半岛等地区,也只有小规模的武器工厂而已,并且种类单一,并没有大规模的综合武器生产基地。
而其他地方,比如美洲这些地方,干脆是没有!
这是因为,控制了国防工业,控制了这些兵工厂,就等于掐住了大楚帝国数百万大军的命脉……
哪怕是海外部分地区里的楚军叛变,占领了海外大片地区,他们也无法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武器弹药……哪怕是他们利用当地的民用工业体系组建兵工厂进行生产,但是也需要一段时间。
而这段时间里,足够让金陵方面调遣大量的军队把叛军围剿好几遍了……
大楚帝国为了防止军队叛变可是设置出来了相当复杂的体系……而这也是任何一个成熟的近现代国家都会去做的事情。
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里都会有成熟完善的防备军队叛变的措施,可不是说某个军官脑子一拍就能直接带着兵力发动叛乱了。
尤其是在东亚本土地区里……当代和平时期里一线野战部队几乎不可能成编制的私下调动,哪怕是一个排都不行。
在东亚地区的和平年代里,想要成编制的调动这些主力野战部队……除了需要军务院批准外,还需要获得圣旨许可。
基本上,在东亚地区里调动兵力,都需要电谕……
军务院下方的作战命令,还需要一层层的上级将领批准签名。
可不是说随便来个上级军官,今天脑子一晕,然后就能带领军队叛乱的!
假设你的上级军官,直接给你这个连排长下令,让你去某某地方执行什么命令,但是又没有军务院电令以及电谕的话,你可以直接掏枪平叛了……不用说的话,对面妥妥的是要叛乱。
这也是为什么军方大力推动有线电报以及无线电通讯的重要原因……除了指挥打仗方便外,也是为了让金陵方面更好的掌控军队,避免外地的军队在个别将领的带领下叛乱。
大楚帝国用各种方式预防限制军队的叛变,又让军队来预防镇压民间或权贵等叛变。
又用各种经济措施推动民生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让民众生活的更好。
而这些都是为了确保帝国的长治久安……嗯,罗氏王朝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