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宏艰难开口道,最终,他还是将实情告诉了李恪。
闻言,李恪并没有感到忧伤,反而是一脸平淡,全然没有对生命即将消逝的恐惧。
李恪一脸平淡地对邓宏说道:
“人有旦夕祸福,生死自然有命,本王生于武德二年,距今已有七十年;
七十年岁月转瞬即逝,本王也活了七十个春秋,这一切好似就在昨天啊!”
李恪感叹道,随后他又继而说道: “万物弥不有死,此乃天地自然之理,这是一位老人告诉本王的,本王活了七十余载,见证了太多悲欢离合,时至今日尚有三日光景,足矣!”
闻听此言,邓宏不禁鼻子一酸,这些话太熟悉了,瞬间就将他带回了六十多年前,自己第一次与李恪相识之时。
“大王可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邓宏问道,李恪终究是年迈了,再加上多年戎马生涯留下的创伤,身体已然不堪重负,便是袁天罡在此,恐怕也回天乏力。
“唉!”闻言,李恪无奈叹息了一声,紧接着道: “倭地虽然贫瘠,却是我大唐两代帝王支持,及数万东征将士用性命打下来的;
如今,倭地形势骤变,当今陛下又对倭地不上心,本王戎马一生,并无任何遗憾,只是,这倭地乃是父皇和邓老国公权谋多年的心血,如今,本王就要离别于人世,这列祖列宗辛苦创下的海外基业就要付诸一炬,实乃本王此生最大之憾事啊!”
李恪眼里充满了太多遗憾,闻言,邓宏不禁感慨良多。
曾几何时,他和李世民一同制定了灭亡倭国的计划,当时,群臣大多反对,但李世民却始终坚定站在邓宏的这一边。
遗憾的是,李世民没有等到邓宏灭亡倭国之日便驾崩了,直到十余年后的高宗显庆年间,倭国才宣告灭亡。
如今,倭地恐就要丢弃,面对自己亲手打下来的疆土,邓宏和眼前的李恪又何尝不是千古伤心之人。
“大王放心,有末将在,倭地丢不了!”
邓宏一脸正色地保证道,闻言,李恪笑了,他虽不认为邓宏有这等力挽狂澜的本事,但还是被他的勇气所打动。
“倭地的丢失已成定局,你尽力便是,本王等不到你凯旋归来的那一天了,但若有灵,本王之灵定会护佑你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
李恪道,他的眼里,充满了太多遗憾,既是对倭地丢失的不舍,亦是对自己无法与邓宏这等忠勇之将一同杀敌的遗憾。
闻言,邓宏眼中闪过了一丝动容。
二人一直聊到深夜了,临走前,邓宏趁着李恪昏迷之际,再次为他输送了真气,以维持李恪这几天的生命力。
三日后,都护府外,五千大军气势如虹、蓄势待发,邓宏身着黑色军装,骑着一匹雄壮的黑马站在大军的最前方。
午时,李恪亲自率领城中所有将领出城相送。
今日,李恪的气色好了许多,一旁的李千里看着父亲的模样,心里的担忧也减少了许多。
李恪尽力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他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出征将士们壮行。
李恪来到点将台,看着气势如虹的五千大军,再看着浑身散发着无可匹敌气质的邓宏,李恪再次露出了欣慰之色。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还有一一支如此忠勇的军队,唐军何愁不胜
李恪心想道。
随后,在五千大军的注视下,李恪用尽最后的力气,为大军进行了一次鼓舞人心的演讲,这是他能为大唐做的最后一件事。
演讲完毕后,李恪已经感到了一丝疲劳,但他还是强忍着身躯,目送大军离去。
“出征。”
邓宏拔出了手中的秦王剑,台下的五千大军顿时气势如虹地发出阵阵呐喊。
“唐军必胜。”
唐军必胜……
随后,在李恪及众将的目视下,邓宏率领大军缓缓离开了平城。
“原来如此啊!”
看着邓宏离去的背影及他手中的秦王剑,李恪似是想明白了什么事情。
“哈哈哈哈哈哈。”随后,他仰天长笑了起来,这一声笑,让身旁的李千里等人不明所以,但李恪所有的担忧,却在这一刻顿时烟消云散。
大军离开了平城,向着义丸城进发。
邓宏回头看了一眼平城,口中喃喃自语道:
“再见了吴王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