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辰上了一封奏折,把皇家研究所,更名为皇家科学院,万历帝任院长,秉辰为院长助理,署理院事。moweiwenxuan
不用出力,就能得名,万历帝欣然批准。
科学院还成立了一个“文史研究所”,研究整理历朝历代的文史典籍。
秉辰请恩师焦竑,出任研究所的所长,平日不用到西山上班,只需要把研究课题发给研究员们,在西山定期举办研讨会,为研究员们解决各种问题。
焦竑本来就在主持本朝史书的修订工作,他对前朝史官们虚言浮夸,甚至把稗官野史写进正史的做法,十分不满。
他主张史官要尊重事实,在他的领导下,翰林院的修史官们,对记上史书的每一件历史事件,都要多方考证,一改以往虚言浮夸的工作态度。
“把西山做为一个讲学的场所,也好。”焦竑当然要支持学生兼女婿的工作,他请示了万历帝,得到允许后,欣然出席了“文史研究所”的所长。
京中的官员,对皇家研究院把文史研究,降到跟数学、火器、机械等“杂说”同等的学术地位,大感不满。
奈何,这是“皇家科学院”,他们连上弹章的机会都没有,许多人开始埋怨,当初拒绝成立“大明研究院”的各位部堂重臣,为何要阻拦呢?多一个机构,就会多出许多官位来。
数学、机械之类,他们不屑为之,但这个“文史研究所”,简直是为文臣们量身定做的啊,现在,他们想进去做个不要薪水的研究员,还要通过焦大学士的考核。
据说,比考翰林还难。
秉辰把恩师一家住过的那所院子,划给“文史研究所”,平日休沐,恩师一家也可以来西山度假。
这天,秉辰院子里的迎春花开了,他摘了一大把,扎成了一个漂亮的花束,兴致勃勃地来送给芷薇。
以前在乡下,阿姐教他们摘来各种野花,扎成五彩缤纷的花束,养在房间里,这些鲜花,让人精神愉悦。
在大门口,遇上了徐光启。
徐光启虽然没有正式拜焦先生为师,但焦先生是他乡试时的主考官,称座师,他的身份,仅次于秉辰这种正式拜师的学生,所以,秉辰要叫他师兄。
“师兄,”秉辰追上去,叫住他,“小弟上次的提议,师兄考虑得怎么样了?”
舜华听说徐光启也是焦竑的学生之后,就让秉辰极力劝说他,出任“农学研究所”的所长。
这位师兄,在数学、天文、农学方面,都是专家级的人物,主持编写了《崇祯历法》,还编写了一部《农政全书》,翻译了《几何原本》。
他对后世的影响,比前面几位,要大得多。
舜华编写的《算术》,因为是初级读本,署的是秉辰的名字,徐光启为此,与秉辰探讨了许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秉辰本来想请他出任数学所的所长,程大位来了以后,他对秉辰把一位商人的地位,提得那么高,十分不满。
“士农工商,士衡,你乱了规矩!”他批评道,“我辈读书人,岂能与一商人为伍?”
拒绝上任,在家自己琢磨。
秉辰又劝他出任农学研究所的所长,他只回复“考虑考虑”,一直没做决定。
也怪不得他,他虽然爱好广泛,现在还没有确定的研究方向,而且,他更感兴趣的,是利玛窦带来的西方学问。
所以,秉辰每次见到他,都要追问他,何时做决定?
徐光启苦笑道:“士衡,你除了这问题,就没有别的话,对为兄讲了?”
秉辰把花束藏到身后,对着徐师兄温和地点点头:“是的,师兄要是不答应的话,小弟下次再问。”
徐光启拿这个小屁孩没办法,他凑上来,认真地问:“你那农学院,究竟要研究些什么?”
秉辰也认真地说:“第一,整理历朝关于农学的典籍,第二,研究华夏自三皇五帝时期,流传下来的农耕之法,第三,结合大明实际,探索适合大明的‘农田’、‘水利’、‘粮食种植’、‘蚕桑’、‘牧养’之法,改善大明的民生。
师兄,这才是‘为生民立命’的大事啊,小弟是诚心请师兄的。”
徐光启沉默了,站在那里考虑了很久,竟转身离去了。
“哎哎哎,”秉辰在后面叫住他,“师兄不是来找先生的吗?怎么还没进门,就走了?”
“哦……”,徐光启又转身回来,一边进门,一边说,“是啊,我找先生什么事呢?”
他被秉辰带到沟里去了。
三月初,南洋商队回京,带回了一样新作物,秉辰第一时间,请徐光启来先生家看稀奇。
焦竑的书房里,书案上摆着一盘蒸好的红薯,焦竑、徐光启、秉辰、焦芷薇,围在案边,一边品尝这个新作物,一边讨论。
“听说这个作物,是西班牙人,从新大陆那边带过来的,在南洋那边种植,他们管理得很严,种植园里有守卫把守,连当地人都时不去。
对出港的船只,检查也很严,连藤蔓也不许带走,因为,这种作物,可以用藤蔓移栽。
这种作物,在南洋那里,亩产量能达到二三十石。”
秉辰说完,在桌的人都瞪大了眼睛,徐光启急着说话,竟被噎住了。
秉辰让替他捶背,芷薇忙递上一杯茶,小嘴还叭叭地劝道:“这山芋,又香又甜,师兄就是喜欢,也吃慢点嘛,看看,噎住了吧?”
徐光启刚喝水,把红薯顺下去,又被师妹的话,噎得泪流满面:他只是想说句话而已,怎么就这么难呢?
“二……三十石?”焦竑也吃惊了,要知道,南方种的占城稻,亩产三四石,已经是顶级高产了,在西北地区,小麦的亩产,往往不到一石。
徐光启也盯着秉辰,师弟,我家也有田地,你别想骗我!
“真的?”他问。
芷薇立即不高兴了:“徐师兄,师兄只说是在南洋,又没有说在咱们大明的产量,也有那么高。”
焦竑叹息道:“大明比南洋寒冷,就算产不了二十石,产个十来石,也少饿死多少人啊。”
徐光启一把拿起桌子上那块样品,迫不及待地对秉辰说:“士衡,我答应你,出任农学研究所的所长,我要试种这块……”
他翻来覆去地研究那块作物:“叫它什么名字好呢?”
“师兄既是愿意研究,就请师兄为它取个名字吧。”秉辰说。
徐光启请座师焦竑取名,焦竑摇头拒绝:“士衡既然让你取,你就不要推辞了。”
“这作物味道甘甜,外形薯芋,就叫甘薯吧。”徐光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