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翰林院,庶吉士馆,大学士焦竑,正在给庶士们讲课。
庶吉士只是实习生,不同于翰林们是正式员工,他们的主要工作,还是学习,由侍讲学士为他们讲授大明的执政理念。
众人正在讨论,皇家印书馆推出的标点符号,到底有没有作用?
对在座的学霸们来说,有没有标点符号,对他们影响不大。
一位三十多岁的学长,站起来说:“在下学得,标点符号的作用,只是用来断句,完全用不着这么多嘛。”
另一人说:“在下倒觉得,文章加上标点符号,能表达更准确的意思,比如说这个感叹号,加与不加,意境完全不一样。”
他旁边一位高大的青年,操着山东口音说:“无论如何,这也是一项创新不是?到底是士衡贤弟的心血,对陛下,也是一个交待嘛。”
显然,对秉辰的逆天好运,很多人心里是不服气的,秉辰是他们中最小的,论资排辈,怎么也轮不到他啊。
秉辰也知道,同事中存在着羡慕嫉妒恨各种情绪,他也不辩解,站起来,走到台上,提笔写了一行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展示在众人面前。
他声音平和地说:“请诸位来断断句。”
这有何难?在座的,谁没有读过论语中的这句话?他们都觉得,袁秉承拿出这句话来,是在及他们的智商。
有人当场就生气了:“士衡这是什么意思?笑话我等,连这句话也没读明白?”
秉辰没有反驳,提起笔,重新给这句话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又写一了幅字,用另外的断字方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他举着两幅字,对众人说:“诸位看看,这两种断句方法,与传统的断句方法,意思相去甚远。
但是,谁又能说,这样的断句方法,是错误的呢?”
这一下,教室里热闹起来,有好事者,学着秉辰的样子,讨论出十来种不同的断句方法,真不愧是大明的顶级学霸。
然后,大家就每一种断句方法,所表达的意思,展开了引经据典的讨论。
越讨论,争议越大,从断句方法的对错,讨论到孔圣人的本意,到底是要“愚民”还是要“明民”?
最后讨论到,当今大明,到底该选择“愚民”政策,还是该选择“明民”的政策?
这一讨论,从课堂蔓延到翰林院,再蔓延到六科和御史台,最后到各部门的值房。
首辅王锡爵坐不住了,他找来焦竑问道:“怎么好好的,引出这样的议论来?”
焦竑说:“其实,老夫也觉得,传统的断句,或许真不是孔圣人的本意……”
王锡爵挥手打断他:“今天请你来,不是要跟你讨论这个问题,而是要提醒你,对翰林们的教育,一切以维护大明的统治基础为原则。
这样的讨论,会扰乱读书人的思想,不利于朝廷。”
做为天子近臣,焦竑也知道,王锡爵说得有道理,他说:“是下官欠考虑,要不,请陛下给做个裁决?人们私下里讨论的再激烈,治国,也要以陛下的意见为准。”
万历皇帝学的到帝王之道,就是要让朝堂上存在不同的意见,他居中做个调解者,所谓“异论相较”。
他十分愿意做这样的裁决,他大笔一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经这一讨论,标点符号在京城读书人中,却意外地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