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什么时候,我哪里还有心思去旅游,你们就别费心啦。我这么大人,心里有数。”
韩鲲鹏也是极力想去改变这种状态,他知道陷入的时间越长,对他的伤害就是越大。
既然实习期已经结束,韩鲲鹏又捡起之前的爱好,还是忙起了孩子们的书法教学。
逐渐抚平此前的焦虑情绪,历经一周的时间,他总算是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这天,他在《辽南晚报》上看到有则征集“观察者”栏目征稿。
该栏目简单地说,就是读者评报。可以将报纸上面的新闻版面进行点评,也可以对报社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这对韩鲲鹏可是个非常好的消息,至少又可以以另外的一重身份,参加报社的活动。
尤其是认识了不少采编部的记者后,再次见到大家采写的新闻,他感觉是分外的亲切。
正好这几天,他攒了一肚子话要说,这里可为他提供一个很好的窗口。
韩鲲鹏点评了老记采写的一篇新闻,主要还是对这篇新闻采写角度和内容进行点评,在文章的结尾,他也毫不掩饰对这篇新闻稿件的赞美。
编辑收到稿件就是感觉这个作者的名字甚是熟悉,可是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到过。
“老记,你别把新闻稿写得那么好,你看我们这个新栏目都有作者来稿为你的稿件点赞啦。”
编辑在选稿的时候,看到这么一篇来稿,就第一时间通知了老记。
老记读了这篇读者的点评文章,他也是深受鼓舞。
“真是看不出来,咱们的读者还有这么高的水平。不仅是新闻稿里面呈现的内容都有所体现,就是新闻稿之外的内容,他也能看出来点门道。这一看怎么像是学者写的稿件,不知道作者是做什么的?”
审稿系统里面光有稿件的内容,作者的名字都要在一侧的边栏里面有所显示。
“等会儿,我给你看一下作者是谁哈。”
“韩鲲鹏。”
编辑瞅了一眼名字说道。
“哪个韩鲲鹏?”
“难道你认识?”
“是啊,咱们报社前段时间来实习的那个小伙子就叫韩鲲鹏,该不会是他吧?”
“等我看下投稿信箱,他是否留有联系地址和方式,那咱们基本上就能够判断出来。”
果不其然,老记一对电话号码,就确定这个人就是此前来报社实习的韩鲲鹏。
“编辑,谢谢你的好意。你看再有没有稿件,能不能将这篇稿件给替换下来?”
“为什么?”
难道遇见一篇好稿,编辑也是非常的不舍弃。
“他在报社实习的时候,还跟着我外出采访过,这小伙子稿件水平不错,但是你说这要是让其他记者看到,大家会怎么想,能不能以为我找个人给我自吹自擂?”
“那倒不至于,但是我想大家是不是会说,徒弟现在开始指导师傅啦?”
编辑还是开玩笑地说道。
“不行,不行,这稿子真是太不合适,千万不能这么发,否则的话,会被同事笑掉大牙。”
低调的老记可不想成为同事们之间交流的谈资,因此极力想要让编辑将这条信息给撤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