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韩鲲鹏的旁边是一位名叫肖宁的实习生,他学的是摄影专业。
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看人就像是会说话一样,不知道是遗传的因素还是什么原因,他的头发也是少的有些可怜。
每当开口说话的时候,他的脸上都是挂满笑容,部门里的人都称呼他为“笑宁”。
相仿的年龄,又是同样尴尬的身份,让他们迅速成为好友。
“明天有个采访,你们俩去采访一下。”
韩鲲鹏从主任那里拿到了关于张家村的基本情况。
这是个贫困村,也是经济薄弱村,一直以来都是靠政府扶持度日。
这几年,通过街道的帮扶,村里的老百姓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
主任就是希望他们俩能够深入到村里详细了解这些年村里是怎么发展特色农业,搞活村民的经济收入。
当然,主任也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机会,了解一下韩鲲鹏的专业水平。
平时写作,韩鲲鹏侧重的都是时评类以及常规内容的报道,只是搞这么个选题,他还是觉得有不小的难度。
新闻和文学看似都是写作,实则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村里书记带着他们到村子里实地去调研一下,一见到农村的黄土地,韩鲲鹏不由得感到酣畅淋漓。
他与肖宁一起飞奔在广袤的土地上,充分享受着这份大自然带来的快意生活。
韩鲲鹏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只是离开农村多少年,再次踩在这片土地上,他才感觉到真正的踏实。
一边走,一边与村里书记详细聊一些这些年村里前前后后的变化。
别看韩鲲鹏没干过记者,可那提问的架势俨然就是个成熟的记者。
“书记,您能给我介绍村子里之前是一种情况吗?村民们生活都是什么状态?人均收入如何?”
书记就针对他的一个个问题进行作答。
“那你们村里又引进了哪些农业发展项目?”
韩鲲鹏再次提出新的问题。
“咱们那个材料上面不是有吗?”
来报社半年时间,肖宁多次跟着老记者到基层采访,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能提问的记者。
“那个材料我看了,写得太简单,很多实质性内容都没有。”
在肖宁眼里,手头的这个材料已经足够详实,他就准备安排这上面的总结材料进行简单的规整。
韩鲲鹏还是不停地在追问。
“你问吧,我到旁边坐一会儿。”
在现场,韩鲲鹏不停地追问,让肖宁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只见他还在地上,与书记一直在唠个不停。
司机师傅也有些等不起,看肖宁已经上车,他就问:“那个新来的实习生什么时候采访结束,什么时候能回去?”
“就他这么个采访的架势,我怎么觉得一半时候回不去。”
眼瞅着中午就要到了,司机有些不情愿地催促道:“你倒是去催催他,要不回去晚了可是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了。”
两个人相聊甚欢,“马上,马上就走。”
韩鲲鹏表示很快就会结束采访。
就在这个现场,听他们之间的交流,肖宁都有种头疼欲裂的感觉。
“他说马上就走,我真就是搞不懂,就这么个采访,至于整得那么复杂吗?关键我们手里还有现场的材料。”
肖宁一边抱怨着,一边将相关材料拿给司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