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老师的引荐下,韩鲲鹏有幸参加了一次文友聚会。
来参加聚会大多都是五零和六零后,韩鲲鹏是唯一的八零后,听着大家不同的见解与分享,韩鲲鹏是受益匪浅。
“郭兄,你发表在《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的那篇稿子我看过,角度选择得好,写得也精彩。”
“这可不是吹的,哥们那个稿子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别看是《人民日报》读者来信,想要上稿非常的不容易,每次我都是认真对待,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最近征集什么话题内容?”
“有关形式主义的内容。”
郭老师与朱老师在一言一语地交流,韩鲲鹏听得很专注。
韩鲲鹏的内心也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向这个栏目发起冲锋。
回到家里,他就来到网上搜索到《人民日报》电子版杂志,关注起最近几期读者来信版面刊登稿件的信息。
每一期版面上刊发的都是有关形式主义版面内容。
韩鲲鹏逐篇学习,刊发出来的这些稿件都是生活里的场景,非常的接地气。
只是他一时想不起来,自己身边的哪些事情与形式主义有关。
参加义工活动,大家聚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题。
一夜之间,韩鲲鹏感觉自己身边,涌现出很多义工团队。
“尤其是三月五日学雷锋日这几天,福利院里面的义工更是层出不穷。”
队长的这句话,一下子给韩鲲鹏带来提醒。
这不是难得的有关形式主义的话题吗?
听了这件事,到写成稿件,韩鲲鹏并没有费多大的劲,仅仅用了一个小时就成功完成这篇稿件。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这个栏目,一周才会有一次专版。
将稿子投到指定邮箱,这件事就彻底抛在脑后,毕竟这不是他经常关注的报纸。
一周后的一天晚上,将近晚上九点钟,郭老师突然给他打来电话。
“郭老师,这么晚有什么事情吗?”
“告诉你个天大的好消息,你的稿子上《人民日报》啦。”
韩鲲鹏赶忙打开电脑,翻看《人民日报》电子版,一条上面带有“雷锋”字眼的标题,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雷锋”扎堆福利院》果然是韩鲲鹏自己写的稿子,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就这样随之而来。
韩鲲鹏当即就将这篇文章发表在qq日志当中。
“雷锋”扎堆福利院
我是一名网友,经常在辽南市滨海新区论坛上看到义工活动通知和义工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帖。关注一段时间后,我也加入了这支队伍,成为一名义工。
今年3月初,论坛上慈善义工板块发布一个帖子:“2011年3月6日下午为福利院老人理发的活动通知。”
忙完了手中的事情,我按照活动要求去了福利院。由于并不清楚理发地点,我和其他义工便去问福利院的工作人员。
知道我们的来意后,对方问我们是不是搞错时间了,因为昨天这里已经来好几拨企业和街道志愿者了,别说是给老人理发了,敬老院的所有房间也早被打扫得一干二净。
“不会吧?我们事先联系好的,也没接到取消此次义工活动的通知啊。”带着疑问,我们去了二楼活动室。
这家福利院的副院长接待了我们义工队队长,她不好意思地解释道:“没想到昨天会来那么多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