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晨报》有个民生版,这个版面长期面向读者征集一些稿件,主要是为城市的发展建言献策。
可以说,在政府与市民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评报期间,韩鲲鹏对这个版面是非常的关注。
看得久了,眼光也在逐渐提升,对于稿子采写的角度以及水平,他也是相当具有发言权。
葛颖就将他反馈的一些问题,就一一记录下来。
“鲲鹏,你说你喜欢写作,你怎么不试一试?”
“不行,我这宣传稿件还没有写明白,哪能写这个稿件,你简直是太看得起我。”
其实,以韩鲲鹏现有的水平,有些稿子的内容,他是完全能够驾驭。只是从来没有涉猎这方面的写作,韩鲲鹏对自己是没有丝毫的信心。
评报时候,对于优秀稿件,韩鲲鹏是毫不保留自己的态度高度评价,对于一些质量不太高的稿件,他也总是直言不讳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你看这篇稿子,写的这件事简直就太普通、太常见,简直就是白开水一杯。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我写稿件的水平都比他强。”
葛颖心急口快地问道:“你说你有这方面的特长,这是多好的机会,为什么不给这个栏目投稿?”
“我再学习学习。”
一讲起这样的话题,韩鲲鹏就不由得感到自卑起来。
他就初中那点文化水平,尤其是在写宣传稿件时,没少遭到身边人的挖苦与讽刺,心里不免留下不少的阴影。
只要是一讲起有关写作的话题,自卑就会如影相随,心理关也成了他的第一道拦路虎。
“你看你每天都在研究这个版面,这么长时间参与评报,我觉得你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你试试看,我会一直期待你的好消息。”
虽然与葛颖通过评报认识,年龄相仿的两个人很快就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
看似这么一句轻描淡写的鼓励,却犹如春风,给自卑中的韩鲲鹏带来奋进的力量。
这一下午的时间,韩鲲鹏就琢磨写什么内容,又是犯了写宣传稿件之初的老毛病,他正在为写什么而发愁。
每天看大家的文章时,他都会拍自己的大腿,这么好的题材就让别人给用了。
可是一到自己写作时,他就是有些无从下手。
下班路过市场,一位摊主正在卖海鱼。
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小事竟然引起韩鲲鹏的关注。
当下正是休渔期,这鱼是从哪里来的,不禁引发韩鲲鹏的好奇。
回到家里,韩鲲鹏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了一篇稿子。
这篇稿子顺利完成,一下子激发他的创作欲望,他又接二连三写了两篇稿件。
“鲲鹏这个孩子,今晚怎么没有吃饭?”
韩父关心地问道。
“已经喊了很多次,他在写作,不让我干扰说是影响创作思路。”
“人是铁,饭是钢。哪能这么整,再说明后两天他都休息,什么时候写不行?”
韩父正准备到他的房间里面去喊他,韩鲲鹏已经走出房间。
“快,都几点了,赶紧吃饭。”
说完这话,韩父来到厨房给他热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