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书背下来,则首先要把书读通。
当时他每天从早读到晚,一天能读上数十遍,从磕磕绊绊到流畅通顺,读得他舌头都快打结了。
然后就是了解文意。
现代学的文言文多数都是节选,不像古代都是一整篇或者整本书,他遇到不懂就来问潘秀才,有时候潘秀才不在,他就去问张茂林和陈运年。
后来陈运年都被他问烦了,就不太搭理他,然后何文静就只好等碰到张茂林了再问他。
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倒是亲近了不少。
总之,当时的情形可以说赶得上他高考了。
不过等他读完这本书后,何文静的收获也很大,其中一个就是,他再看文言文时没有那么痛苦了。
因此,虽然他背诵这本书花了整整四个月,可是再到后面背诵《声律启蒙》时,何文静花两个月时间就读完了。
等何文静启蒙的书读完,也大概知道了这个朝代的情况。
这确实是一个没有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朝代。
不过这个朝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倒是跟明清很像,而且在清朝才出现的《声律启蒙》,在前朝时就已经有了。
也正是有了这本书,他做诗赋倒是稍微容易了些。
这半年来的变化,除了何文静的启蒙完成之外,还有就是何家的变化了。
他娘方氏在卖了两次炭后,就在何文静的劝说下没再去砍柴了,他们租出去的地也到了收获的时候。
李家在稻谷收下来之后,就把该给的粮食给何家送了来。
而且跟方氏想得不一样的是,因为李家几个壮劳力肯干,硬是在后面通过追肥,把她种的看起来不怎样的庄稼追成了个丰收。
送来的七成粮食扣除之前她家借的,剩下的都快赶上她自己种地了。而且李家人实诚,也没有瞒报或者偷藏,方氏此时才觉得,把地租出去真的是个明智的选择。
趁着新米下来,方氏就把村长家借的米也还了,再就是儿子的束脩和要交给何铁蛋和老叶氏的。
虽然给老叶氏的可以年底再交,可是方氏不想再体会那种,过年时被催交粮的心情了,因此粮食一被送来,她就赶紧给老叶氏送过去了。
当时她去送粮食时,老叶氏还说让她可以把钱也先交了,反正她现在都有钱送儿子上学读书了,可见是有钱了。
方氏照儿子说的,对于不想回答的话,就笑笑不开口,笑完就自己走开,只要自己不往心里去,那气到的就不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