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好名声,天下人皆颂其贤。
既然你好名声、既然天下人都说你贤德。
那么好。
冢宰司便要告诉天下人,你贤在哪里。
贤在不尊王命?贤在纵容反臣?贤在心中无国?贤在心中无君?还是贤在藏有异心!
这便是比干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把两篇文书同时广发天下诸侯,一篇斥文,一篇赞文。
斥文中自然是不会指名道姓的说,我说的这个不尊王命的人就是你们嘴里的大贤人西伯侯姬昌。
赞文中就更有意思了,赞的是征讨冀州的有功诸将,你西伯侯呢?你们西岐的军马将领呢?怎么一个都没有?怎么全都是北伯侯的人?
甚至连冀州侯苏护的人都有,就是没你北伯侯的人!
这是怎么个意思,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
派使者前往西岐,是“口诛”;
而广发文书,便是“笔伐”。
笔杆子的力量可是不亚于枪杆子。
何况是及其看着君臣名分大义的商朝。
主意是比干出的,文书的起草众人起先提议就由他来完成。
不过比干连连摆手拒绝了。
写这类的文章不是他所长。
最后由商容写就。
众人看罢,皆是惊叹:
斥文文风严谨、有理有据,读之似击鼓鸣雷,振聋发聩,只是措辞严厉非常。
赞文文采斐然,行文行云流水,读之似饮琼浆玉液,心中顿生大丈夫当立不世之功的豪迈之感。
商容写毕,众人看罢,接下来便是进宫面见陛下了。
不过今日已晚,待到明日早朝过后,再与陛下私下说,等到陛下听了冢宰司的计划分工和观看两篇文章后,若是觉得可行,便再朝议,然后发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