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舍不得的是周仁德夫妇,董翊寒从小都是他们夫妇带大的,为了这个不近人情的决定,他们都不知道偷偷地流了几次泪,孩子大了就想往外飞,他最疼爱的是董翊寒,这一点董翊寒也知道,他自己都知道自己心理上对周爷爷最亲,其次是自己的爷爷,外公只能排第三。
几年间,董翊寒暑假/寒假去过国外,对米国也不陌生,现在一个人踏入申江机场,有点莫名的兴奋,独立,对一个想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人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从现在起,他在国外的前两年要完全依靠自己,不依赖外力,要做一个自力更生的人,体验一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体验一下普通人的自食其力,让自己对普通人的情感理解更深透一些,自己可不想成为“何不食肉糜”这种纸上谈兵的人。
董翊寒更知道自己去波士顿哈佛大学读书的意义和责任,自己肯定要学有所成,这是基本的,更重要的是与在米国的华夏人才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将来为自己所用。
虽然不知道自己父亲为什么做这样的安排,至少可以肯定一点,自己家的产业肯定很多,需要一些国际化人才,虽然自己还没有接触自己家族的核心产业,不是自己父亲不肯告诉自己,是自己必须大学毕业才可以了解这些,年纪太小了解这些没有任何的意义。
自己虽然也不错,但相比自己的父亲在大一时,已经独自创业,而且读书两不误,这些都是周爷爷说的,周爷爷和张奶奶陪伴父亲大学三年,从父亲大二开始,所以父亲很多成长的经历,周爷爷比自己的亲爷爷更清楚。
周爷爷常说,他最佩服父亲董晓宇的爱国精神和爱国情怀,父亲大学毕业后在国外赚了很多钱,具体数目也没告诉自己,周爷爷的意思很明显,自己父亲是国际化人才,而且属于最顶级的那种。
父亲从国外购买了很多,当时华夏国内缺少的技术,弥补和填补了华夏国内很多领域的空白,自己父亲在华夏国内根本没花什么精力去赚钱,但父亲在华夏国内的资产也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
董翊寒独自登上飞机的那一刹那,突然心里有一种淡淡的不舍,刚才的兴奋劲消散很多,家里的长辈,弟弟妹妹才是他的牵挂。
家里长辈中外公的年龄最大,今年78岁,接下来是周爷爷,再到自己的亲爷爷,唯一的安慰是家中的所有长辈们身体都不错,每天早上都在锻炼身体,都在打太极拳来锻炼身体,都做到了持之以恒。
父亲董晓宇常对自己说,很多大道理很简单,大家都听说过,但做到并不容易;比如坚持锻炼对每个人的身体有益,吸烟有害健康,早睡早起对人身体好等等,但凡有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明白的道理。
可明白与做到对绝大部分来说完全是两回事,因此就有人说,知易行难,但又有人反驳认为知难行易,其实好像都对也都不对,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知难行也难,做到知行合一最难,这本身就不是给普通人的标准。
因此父亲问过自己和弟弟朱天赐,将来长大了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标准,虽然没有量化,衣食住行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行为举止更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体现。
虽然社会不提阶级的存在,但阶级又确确实实的存在,整个社会的文明可以淡化阶级的影响,但文明消灭不了阶级,这是这个世界运行法则决定的。
丛林法则,简单翻译过来就是弱肉强食,也可以说优胜劣汰,只是因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披上文明的外衣,让很多人看不清;古人有智慧,知道四十不惑,不惑之年真正必须明白的道理,当然需要明白的不仅仅是这一个道理或者说这个规则。
目前董翊寒还理解不了这些道理,社会阅历是一个人一生不可或缺的,一个人受教育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有一个就是社会教育。
举个简单的例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失败,社会就会教育你,当社会也教育不了一个人,法律就会给你安排最终的归属地,监狱。
董晓宇明白有的挫折必须由孩子亲自去承受,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只有经历过一些挫折,才会知道生活的不易。
一个人才会做到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立场去思考,才能学会与人和平共处,更容易与人达成共识,从商业的角度来说,以后更加容易与人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