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菊停了一会儿,接着说道:
“超洋,我们俩的婚姻能成应该感谢晓宇,是他的想法,让我出嫁不出门,主要是他要去外地上大学将来在外地工作,担心没人照顾我父亲母亲,他不放心。
所以在晓宇心里我父母是最重要的,他那天跟我说,他见不得父母受一点点委屈,也说以前家里困难,所有帮助过父母亲的,他会加倍奉还,还说十倍奉还。”
董晓菊看到汤超洋在沉思,怕他有压力,立即安慰道:
“超洋,我说这么多,就是让你知道我们家是什么样的人家,毕竟以后你来我们家生活过日子,我也不想你受委屈。
说实话我最欣赏我父亲与母亲相处的方式,我父亲母亲从我记事起从来没有大声说话,更不会争吵,打架更加不可能。”
董晓菊说自己父母之间的情感时,特别自豪,觉得自己的父母亲相敬相爱这么多年,是晚辈们学习的榜样。
“我爸当兵打仗回来,身体受伤不能干重活,很多都是我母亲一个人扛下来的,当然小舅舅有时间也会过来帮忙。
我听说我妈做姑娘时最疼小舅舅,他们俩感情最好;妈妈没生晓宇前外面风言风语多的很,可这些都没有影响我父母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
“按我妈妈的说法,我们一家人性格都很好,唯一性格急躁的是我大姐;我母亲最担心她的日子,我最骄傲的是我父母在那么苦的条件下,我们姊妹四个都有上学。
我上学成绩也不错,可晓宇上学成绩更好,我初三毕业主动考的差一些,就回家帮我父母做事,我知道家里绝对供养不起两个高中生的。”
“这个我从未在父母面前提起过,不过我知道晓宇应该知道这个事,他太聪明,不过他也没有跟父母说,如果父母知道我故意不考上高中,还不知道心里难过多久。”
“晓菊,你真了不起,你们一家人都愿意为家人付出,说实话我自己家的兄弟们肯定做不到的,一般人家也不会做得到的。”
“我感觉妈妈对这个家影响最大,她对自己的子女最有耐心,还有我妈妈从不到人家去串门,更没有跟村上的妇女们家长里短的说闲话,也从未抱怨过生活艰难,我小弟说如果外婆送我妈妈读书,我妈妈肯定是个才女。”
“这样说来,你父母确实开明,我们这个年龄女孩能读书的很少,我们乡里大部分女孩读书一般也就读到三年级,父母亲认为这个年龄的女孩可以在家做家务了,他们就不会让女孩继续读书,我们上初中,班级女生就很少,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汤超洋说道;他觉得自己读书还不错的,但自己的父母亲不支持自己继续去读书,希望自己回家务农,心里很遗憾,但也没办法;接着说道:
“我读书自认为还可以,可我父亲还是让我不要读,后面有两个弟弟,现在两个弟弟还在读书,听说成绩还过得去,家里最小的弟弟成绩好一些,我家老三考大学,我估计很难。
现在他上高一,小弟读初二,听说在班级数一数二的,我哥上学时成绩不好还读到初三,脾气也大,我看都是我父母惯的,他干农活也不太行。”
董晓菊默默的看着汤超洋。
“我在家中排行老二,只能牺牲我,我的性格一直不讨父母亲的喜欢,在家务农,有时候我会批评我大哥,我是看不惯一个大男人怎么就不能吃苦,现在家里两个弟弟都比我哥懂事,放假他们都会下田干活。
作为哥哥,我也希望两个弟弟能安心读书,在外人眼中我父母人品好,可他们俩做事就很一般;可能哥哥是长子的缘故吧,现在哥哥的婚事父母也着急,我也算运气好碰上你,如果碰不到你,我也可能真的要去做上门女婿,要不我不结婚,唉。”
“超洋,不要叹气,以后你遇到什么事我们俩商量着来,我小弟说等你来我们家住,他想办法给我们找个能赚点钱的事做一做,不要种田,累还赚不到钱。
到时你弟弟如果成绩好,就继续读下去,我是他们的二嫂,帮助他们一下也是应该的,以后我们俩赚钱我们自己留着,我父母也不会要我们俩赚的钱。”
“谢谢你,晓菊。”
汤超洋感激地望着自己的爱人,她是如此的善解人意,这么真心待自己,充分考虑自己的处境,而且把自己两个上学的弟弟也考虑进去,这是对自己的重视,娶妻如此,夫复何求。
“我真的希望,我们结婚后的夫妻日常能像我父母一样相濡以沫,互相理解,相互包容。”
“晓菊,我们一定会的,在你爸爸妈妈跟前学习,我总能学的会的,我也不笨呀。”
听到自己的未婚妻这样说,汤超洋很开心,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谢谢你,晓菊,你能跟我说这么多,让我知道你们一家的情况,我有信心未来我们俩过得很好。”汤超洋语气非常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