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点了点头,心中对于张辽评价则是更高了一些。
军旅之中,事项是很烦杂的。尤其是一军之主将,有时候事情真的多到难以想象。上至重大的战役筹划,下至兵卒的吃喝拉撒,就连军中一些军校士官的情绪波动,有时候都要去管一管,没天要批复的行文也是一大堆,还有闲心去看什么关系不大的内部文献?
只是为了个人的好奇心?
当然,如果只是为了轻松,也是可以将这些事项都丢给副官,或是文吏去做,但是旁人替着去做么,其效果么,就是旁人说了算了……
这一次来汉中,徐晃的收获很大。
这种收获,并非是说获得了多少钱财,而是在个人方面上的增长。在长安待久了,思维就容易固化,现在出来走一趟,徐晃就发现自己收获了不少新知识。
徐晃个性沉稳。这种沉稳一方面是天生的,另外一方面则是后天形成的。而相比较徐晃而言,张辽就活泛了不少,尤其是张辽并没有像是历史上那样,是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投到曹操麾下的,自然就不会像是历史上那样,谨小慎微,即便是被曹操怀疑监视,也装作看不见……
所以,张辽当下思维什么的,就比徐晃放得更开一些,走得更远一些。
就像是张辽在汉中推进的农兵训练。
农兵不是什么新鲜的词,但是『农兵训练』是。
徐晃前两天看过一次『农兵训练』。
『农兵训练』有些和周朝春秋之时的『农兵合一』有些相似,但是又有本质上的差别。
『兵农合一』的制度,是服役人员平时散在村社为农,遇到了战时才临时征集为兵。平日里面作为农民的时候,兵器收归国家统一保管,临事征兵之时,也同时发授武器。
这一类的农兵与终日兵不离手、手不离兵的常备兵卒有明显的不同,形成临战集结和临时授兵的兵卒制度体系。
之所以『兵农合一』的制度会被淘汰,是因为这玩意战斗力实在是太低了,纯粹就是炮灰,随着华夏战场之上的战争烈度越来越高,这种低品质的兵卒当然就越来越不适应战争的需求。
而张辽的『农兵训练』则并不是遇到战事的需求,似乎存粹只是为了训练农户……
就像是徐晃见到了一次农兵训练。
那是在汉中的五号屯堡附近。
五号屯堡,周边就是屯田,屯堡中大概是两百户人,有一个校场,并不大,然后农兵就在校场内训练。
冬天没有什么农活,参加训练的有钱发,所以很多人很踊跃,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又不用真上阵杀敌,拿些钱补贴一下家用不香么?
其实训练的效果不怎么样。
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农户,迈出了从家里面到户外的第一步。
然后就是屯堡之间的比武,就像是兵卒部曲之间的比武一样,有人赢了,自然是有人输了,赢了有奖励,输了的,带着鼻青脸肿回去,难免憋着一口气,来年再比。
这是屯堡之内的农夫自己想要赢,而不是旁人逼迫着他们去赢。
张辽说,他准备再将这个模式完善一下,然后上报给骠骑大将军,看看能不能推广到所有的屯田堡去……
屯田兵,农闲的时候为兵,农忙的时候耕作,看起来很美,但总归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谁也无法保证说敌方也一样配合季节农时,只是在农闲的时候才打仗,或者说仗打到了一半,看见时间不够了,快到农忙季节了双方就封盘,各回各家然后等来年继续。
所以骠骑大将军采用的常年常备征募兵制,才是更加符合当下的需求。可是这样的征募兵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就是农夫只是专注于耕作,一旦兵线失守,没有任何战斗经验的农夫可能就会瞬间崩盘。
这是张辽结合汉中的战役做出来的结论。别管张氏在那个时候招揽了多少农兵,看起来有多少人马,只要正卒的战线一崩,接下来就是全面垮塌的局面,救都救不回来。
如果说有农兵可以依托坞堡顶一阵,亦或是不跟着乱哄哄跑,甚至只是需要在逃亡的时候能听得懂兵卒号令,分清楚左右,不至于直接撞上好不容易收拢的兵阵,不形成滚雪球的连带效应呢?
是不是又是一番局面?
这就是『农兵训练』的重要性了。
不一定需要这些农夫上阵杀敌,但是如果能在极端情况下起一点作用,那么在之前花的这一些训练费用,钱粮支出,也就值了!
徐晃微微的呼出一口气。
看来自己是安稳了些时日,竟然被人追上来了……
徐晃暗自想着,然后看了一眼张辽。而且眼下的这个张文远,说不得还有琢磨着要撰写兵书,做些武备志念头吧,否则怎么会对于那些比较偏门的知识也肯花时间去了解?
比如五行雷的制作方式……
『要点火了!』张辽指着山上摇动的红旗。
过了片刻,便是轰然一声巨响,在山谷岩壁之间回荡,即便是离得这么远,依旧是感觉耳膜嗡嗡而动,久久不能平息。
『开了,山开了!』有兵卒上前检查,然后冲着山下大呼,『开出新路来了!』